当前位置:读零零>>吕汉> 第一百七十四章 整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四章 整军(1 / 2)

第一百七十四章

整军

韩王成被杀时,张良因恰好身在外地,侥幸逃过一劫。

他昔年曾经躲过始皇帝的天下大搜,反追捕能力可谓相当丰富,不论是项羽的手下还是我的青鸟竟都苦寻不到他的踪迹。

直到数日前,他悄悄联络了仍留在沛砀一带的大哥吕泽,才暴露了行踪。

大哥现在虽然手里还有几千兵马,但与人多势众的各位诸侯王相比,只是个小小的地头蛇而已。

项羽回兵彭城之后便忙着应付齐国的变乱,也没心思对付他这条小蛇,倒让他悠然的过了些安稳日子。

吕泽也曾想过带兵随我们入蜀,但几千兵马一动,声势太大,只怕弄巧成拙,反让项羽注意到这里,一动不如一静,还不如偃旗息鼓的窝在沛砀一带静观风云的好。

却也因此让他有机会接应到了张良。沛砀之地现在是项羽的势力范围,除了吕泽,还真的未必有人敢窝藏张良。

虽然张良把行踪掩藏得极好,但一个人力量终究有限,从彭城往关中需要通过过诸多势力范围,若无人协助,就算他是谋略天下第一的大才也未必能行。

想当年他能逃脱秦始皇的搜捕,也是依仗那位手眼通天的沧海公多多。

据从吕泽那里传来的消息,见到张良消瘦了许多,但精神还好,目前已经被他悄悄地接到了军中,待得调养几日,便派人护送他来洛阳。

看到这里,我心里一松,张良要来了,他终于来了。

和张良认识也有近二十年了,他这个人,给人的印象总是温文而雅,礼数周到。即使与人意见相左有所争执之时,也保持着绝对的高妙风度。

不急不燥,从不失态,很有点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风骨,所以总让人不自由主的有种想依靠的感觉。

要说满天下刘邦最信任的人,则要数萧何,而最信服地人,则一定是张良。在这方面。不管陈平怎么努力,也无法替代张良在刘邦心里的位置。

我和张良之间可以算得上是师兄妹的关系,这样一个得到我们夫妻双方都信任的人,在某些时候甚至能成为我与刘邦之间的缓冲剂,只有他能够寥寥数语便化解掉刘邦心中的疑嫉,也只有他能从一种非性别的角度看待我的一些行为,并委婉地替我在刘邦面前作我从不愿作的解释。

当然这只是私事,在军政方面。张良与陈平两人联手,一善阳谋,一善阴谋,天下又有何人可擢其锋,范增再是老奸巨滑也只有徒叹奈何。

但我心里始终还有一个结未曾解开。

我要亲自问问张良。为何一定要我出面烧掉那条该死的栈道。

虽然与刘邦夫妻关系的恶化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但烧栈道之事却是一条导火索,第一次将这种隐而未露的矛盾挑到了光天化日之下。

为什么要这么做,张良必须要给我一个答案。

……

在我热切地盼望着张良早日赶到洛阳的同时。刘邦那边的会盟事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其实真正的会盟也不过短短的一天时间。

那日,所有的诸侯都赶到了刘邦特意在洛阳城中心为会盟而修建的大殿之中。在此前,为安抚民心,刘邦虽得到洛阳却始终将大军驻于城外,依旧住在军中。

熊心到后,为郑重其事,这才在洛阳城中赶修了一处宫殿,恭请熊心入住。各诸侯则将兵马留在城外,仅能带着百余名亲卫入城。

这样做,一是因为现在洛阳聚集地兵马太多,若一并入城,只怕会将好好的一座城池糟蹋得不成样子,二来也是为了熊心的安全,谁知道这些诸侯里有没有对项羽死忠之士想趁机袭杀熊心。

有些诸侯,比如魏王豹。他的势力在这些诸侯里算是大地了。一共带了十万兵马到洛阳,就兵力而言。足以和刘邦分庭抗礼。

他对只准带着百名亲卫入城的律令相当不满,但扣上保护义帝熊心的名义,倒也不好说什么。

熊心如今就像是供桌上最精美的那尊神像,谁轻轻碰坏了他一点,都有被别人指责为与项羽同谋的危险。

这些诸侯们和项羽打自然是不敢,可对其它人下手却没有丝毫顾忌,这天下少一个诸侯,就意味着别人可以分到的土地就会大一点,只要能找到理由动手,那自然是不会客气的。

会盟当天,刘邦请出义帝与众人相见,然后亲自颂读向天下颁布的讨项檄文。

文中言道,项羽谋弑义帝大逆不道,如今汉王尊义帝之命,发动关中军民,在各家诸侯地支持之下,将渡过长江、汉水南下讨伐项羽,希望天下正义之士都能加入讨伐军的行列中来,共灭项羽这个妄图残杀义帝的贼子,云云。

虽然大伙儿都知道熊心如今无兵无权,不过是个高高在上的傀儡而已,真正说话的人是站在一旁的刘邦,但在檄文中,刘邦将自己设定为只是尊义帝之命行事的角色,这使得所有人的心里都舒坦了很多。

当然,会盟只是一个形式而已,各位诸侯王既已经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