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明修
我估计得没错。大闹拜将台之事,最终以那位叫殷盖的年青将领被以军法处死,而樊哙被贬去修路而结束。
那个殷盖实在是委屈得很,以他在军中的职位,就算再拜十个大将军也轮不到他的头上,只不过他年青,自然气盛,被人激了几句,就不管不顾得闹了起来。
其实就等于被人当成了枪使,被一帮心中不满却又暂时摸不清路数的狡猾家伙给牺牲了。
所以说,就算是秦末汉初,职场之上也有被人暗算的风险。
至于樊哙,他毕竟是汉王的连襟,而且也不过是替殷盖在一边叫了几句委屈,真要斩首,也说不过去,再加上萧何带头,一帮军中的骨干一齐向刘邦求情,于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罚他带着五千名囚役修路做苦工去。
他要修的路,就是汉中通过关中的褒斜道,也就是汉军入川时,一把火烧掉的那条栈道。
由汉中进入关中,其实有三条道,一条是从汉中褒城溯褒水而西上,转斜水而北,出郿县之斜口,人称褒斜道。
还有一条是从汉中经秦岭北达杜陵,人称子午谷,而第三条就是从洋县沿骆谷水、傥水河谷北上出周至,人称傥骆道。
这三条道中,褒斜道最为易行,可惜被汉军一火焚尽,另两条道则崎岖难走,且出口处的杜陵和周至都有三秦王重兵把守,严密监控,虽不至于连鸟儿也难以飞过,但想过个大活人却并不容易。
樊哙算是忍气吞声地带着五千囚役上路了。这五千人都是汉中郡的积年老囚,若是在别的地方,这两年天下大乱,他们早就可以逃脱了这牢狱之灾。
偏偏汉中远离战场,郡中的行政权力一直控制在当地的士族手里,有他们坐镇,这五千人连个逃脱的机会都没有。
当然萧何接管当地行政机构时,曾适当的放了一批明显是因为秦朝苛政而入狱地人,可剩下的却还只得继续把牢底坐穿。
由于长期的囚禁生活,他们的体质都不太好,三四十岁的壮汉子只剩下了一把瘦骨头。至于那些年纪大些的,很多已经接近于濒死状态了。
樊哙看到这帮人时,气得脸色都有些发白,但刚刚渡过一劫的他还是忍了,一声不吭的带着这五千半死不活地人去褒斜道重修栈道。
殷盖与樊哙算是杀给猴看的两只鸡,看着这两只鸡的惨状,一群猴子都没声息,韩大将军的威名也暂时借以这种方式在汉军中竖立了起来。
但是说起来。韩信倒真是个认认真真干事业的人。
拜将的第二天,他就深入基层,一个一个军营的把汉军转了一个遍,从队列到操练,从军纪到行伍。从军服到伙食,看了个仔细。
每到一处,都先随意找几个士卒聊聊,然后再和领军的将领谈谈心。和士卒聊天地时候。他还是非常温和的,反倒是和那些将军们说话,严肃得让人心里直打鼓。
听说这位韩大将军整个军营转下来,只对两处地方稍稍表示了满意,一处是范目率领的巴人步战营,这帮巴人小伙子实在是太彪悍,身体条件太好,连看惯了项羽精兵的韩信也连连点头。
还有一处。则是灌婴所带的骑兵。
虽然因为马匹问题始终未能解决,所以骑兵部队只能维持在入蜀时地那个规模,但这支部队的一大部分都是原大秦最后一支精锐骑兵,剩下的则有一小部分是原先吕家训练出的骨干,还有一部分也是久经战场地老兵,所以骑兵的整体素质远远超过了因入蜀之后大量招收新兵,而使得质量下降的步卒。
可总的来说,韩大将军对汉军的现状还是相当的不满意。调研结束后。他立即拟就了一份新的军规呈到刘邦座前。通篇看下来。都是一个杀字,合计共十七个杀。
也即十七斩。大家知道这十七个杀字可不是做做样子的,这位韩大将军真敢杀人,而且是谁都敢杀。那个殷盖地头前段时间还在军中示众呢,那可是血淋淋的现实。
刘邦从头看到尾,连声叫好,立刻就用印钤封,并交付军正曹官在全军公示。
以前军中不少将领都是他从小玩到大的兄弟,有时候也难讲什么规矩,如今有韩信出面更好,反正这十七斩哪一斩都斩不到他的头上,他自然是乐得让韩信做恶人,替他好好整整汉军的军纪。
韩信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加大操练力度。
汉军中新兵多,新兵战场经验不如老兵,这是没办法的事,但至少要知道基本的战阵,要知道上了战场以后自己该站在哪儿,该做什么。
韩信对过去地新兵训练相当不满,十七斩公示之后,即每日亲带士卒操练,演习战阵。
有他坐镇,谁敢轻怠,就算已经累得没人形了却还得咬牙撑着,生怕哪一斩就落到了自己地头上。
如此魔鬼训练,自然很快就出了成效,眼看着几天下来,那些新兵就变得黑乎乎的,眼神也锐利凶狠得多。
也不奇怪,就算是条狗被练得这么狠,狗也会想咬人。
那些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