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小市民的奋斗> 第24章 断子绝孙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章 断子绝孙雷(3 / 4)

旅蒙游记后制定的一条最优的后勤保障路线相比于受限于天气的古商道水运无疑不受任何气候限制。

此时听着的汪庆辰的话司马、蔡锷、王公亮和作战室地参谋们都被吸引了过来对于蒙古的交通几乎所有人都的思维都被汽车、马车所局限着。根本就没有人想到使用水路交通相比于蒙古几乎天然的陆路交通。水路交通的优点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虽然百年来库伦至恰克图的商道无论中俄商队都是依靠骆驼队、车队但是并不意味着这条水道一直没人使用按照调查部的资料和中俄两国官员游记资料在土拉河至鄂尔浑河两岸百年来一直有华俄木商在岸边伐木所伐木料都是作记后。直接放入河中。顺流直接漂到入恰克图码头附近途中也没有瀑布断流。这条水运路线可以伐木放排至少可以证明一点这条水路绝对可以加以利用!”

见所有人都被自己提出的水路交通给吸引之后汪庆辰一边指着沙盘上地河道一边开口介绍着这条水运路线至少按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完全可以使用。

“按照调查部地收集的资料即便是在枯水期库伦城一带的土拉河的水深也普遍在1米左右入鄂尔浑河后水深会达到1.5至2米左右虽然不能通行大船但是我们可以使用南方广泛使用竹筏搭载物资、兵员南方有一种毛竹扎制的大型的四层竹筏,满载吃水不过一尺载重量5ooo斤左右。运载能力不亚于我军普遍使用的ca1型卡车。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受天气环境、道路环境地限制。如果我们为大竹筏加装动机地话相信度可以提高一倍左右。其运输成本也远底于目前我们所依赖的汽车!当然如果可以设计一种专供浅水使用地小型舟船无疑比这种竹筏更合适不过如果现在需要应急的话只要有足够的材料我们可以在短期内造出足够的大型竹筏。用以运送部队以及作战物资。”

“用江筏运部队和弹药?”

听到汪庆辰的介绍后蔡锷接道对于汪庆辰所说的四层大筏蔡锷并不陌生在西南的河道里可以经常看到四层毛竹扎制的江筏护国一役时蔡锷所率领的护**也曾使过了江筏运送物资、兵员。

“是的总指挥就是江筏!只要有河的地方江筏就能把货或人运过去。用江筏要比用汽车更合适至少不用担心江筏陷入泥沼里!如果主任和总指挥同意现在就可以通知库伦方面先扎木筏至于船工不用担心调查部不是说库伦城土拉河边有两千多船工吗?那些船工虽说是划小木船的操木筏不比木船难多少。先放木筏一批试验一下同时通知西北公司在内地采购毛竹。”

对于总指挥知道江筏汪庆辰并不觉得奇怪当年在西南护国一役时相信护**也没少使用江筏现在的问题在于。必须要查清这条水路以尽快投入使用于是汪庆辰便向主任提意。

“既然有了方案现在就立即执行!前线等不了。”

汪庆辰在说话的时候司马的看着沙盘中的土拉河。几乎没有一丝的犹豫直接就开口说道。只要可以解决后勤问题那么一切都不是什么问题作为西北军地创始人没有人比司马更了解西北军西北军的战斗力的核心就是构建在强大的火力上在作战上严重依赖于自动火力和火炮。而这就需要提供最佳的后勤保障。一但后勤出了问题西北军的战斗力自然会有所下降后勤是西北军战斗力地根本保障。

如果要问国人对于西北边防军的什么印象最深恐怕问一百个人一百个都会回答飞机和飞艇的确在这个时代的中国西北军开启了一个使用飞机大规模轰炸的时代对张家口第五师地轰炸使得西北边防军航空队的大名。甚至于连欧洲同行们也有所耳闻至少那些欧洲同行们知道在亚洲还有一支规模庞大。装备精良的航空队。

自从组建那天空队便是边防军司令部眼中的宠儿无论是在经费保障或是人员抽调上都得到充分保障甚至于航空学校建校也早于西北军校由此可见西北边防军司令部对其的宠爱达到何种地步。

这种宠爱除了上次对张家口第五师轰炸时。当时的航空队表现出来的强大地攻击力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原因是这种宠爱的根源在司马那里。在司马这个后世人的眼中谁掌握了强大的空中力量谁控制了制空权谁就等于掌握了战争的胜负后世的几十年的耳闻目睹强大的空军等于战争地胜利这种思想早就刻进了司马的脑海之中。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对于航空队地建设司马可谓是倾尽心血在现在的西北边防军之中司马只身兼一个边防军军内职务那就是西北边防军航空队总队长。由此可见司马本人对边防军的宠爱几乎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正因为司马起了这个头再加司马确信的空军制胜论才使得边防军航空队的规模一直都保持着高增长的态势十五个航空兵联队四百多架f/h-1式战斗机、两百多架鹰-2式教练攻击机近八百名飞行员一万余名地勤、机场守备官兵六座规模不菲的空军基地。单独成立空军地呼声也在此时适时地在边防军航空队中出现了。

海冬青基地西北边防军航空队司令部所在地是航空队撤出了西北航空俱乐部后在距离西北市四十公里外建立的一座基地位地航空兵基地。与西北航空俱乐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