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上述评语免不了稍许自吹自擂地成分,“勃鲁西洛夫攻势”却着实是军事学术上的卓越成果,它对筑垒正面的宽正面、大纵深突击虽然局限于物质装备的落后(比如说,主要依靠骑兵而不是机械化合成兵团实施纵深突击),却是当时最成功的作战样式之一(当然,也不能不考虑到其当面奥匈军的腐朽与虚弱)。 后世的苏联军事专家在制订突破筑垒地域的理论时,也曾广泛地利用这一战役地经验,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得以具体地体现和进一步发展。
没错,应该就是这个勃鲁西洛夫!
荷兰问题,e军东调,后贝加尔方面军,勃鲁西洛夫,这之间的联系究竟是……
“看来毛子要给我们一些惊喜啊。 ”
刘百良心想,环顾众人,淡淡问道:“诸位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