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第五十三章:小关成败(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三章:小关成败(一)(2 / 3)

事情发生的突然,天象异常让人难以置信。又发生得这么快,让人难以应变。

陈元康心头却是大喜,跟着他的东魏军也欢欣不已,士气顿时被鼓舞起来。能跟着陈元康一路冲杀出来的都是东魏军中勇士,本来是为了擒获宇文泰,这时又觉得如得天助,于是陈元康一声号令,尽皆响应。

正在东魏军要再次杀入谷中的时候,垂头丧气的西魏军计败而出了。因此在谷口又展开了两魏军的大战。这一战东魏军如神兵天降,直把西魏军杀得所剩无己。

宇文泰在于谨、赵贵等人的护卫中才勉强出了谷,往小关方向而去。

高澄在谷中看到谷口厮杀,知道必是陈元康,于是里应外合,也率余者相击,与陈元康首尾相应。

西魏军败走,高澄终于出了禁谷。

陈元康见高澄虽然被大火烧得在衣裳破烂,铠甲受损,面染黑灰,但总算人是无恙的,便与高澄商议下一步对策。

天象变化,逃脱了灭顶之灾的东魏军虽也人数不多,但这时正是士气大振。估计侯景率那一大部分士卒应当也在小关之外,于是高澄下令直奔小关,去与侯景汇合。

高澄心里是不信任侯景的,但想他总不至于在这时候公然与宇文泰一气。他还不至于像高仲密一样,冲动之下就做叛臣。不过依他的狡诈作为,暗中作祟倒是很有可能的。因此一刻都不能耽搁,以免晚一步就定了成败。

陈元康和刘桃枝都与高澄的心思相同。

想来慕容绍宗在潼关也得到消息了,如果里内外夹击,这是歼灭宇文泰的大好机会。

慕容绍宗的消息不可能来得那么快,慕容绍宗也不可能那么快就从潼关赶来。先得到消息的是侯景。

高澄入了禁谷,后来见浓烟四起,侯景就能猜到里面情景了。这和他之前猜的也差不多。禁谷幽闭,如果不是为了火攻,宇文泰何必把高澄引入其中?侯景之前迟迟不动作,正是因为心里觉得高澄会是凶多吉少。

可是没想到,上天举然如此帮着高澄。如此一来,有慕容绍宗在潼关,高澄的胜算应该多些,这时他才不急不慢地集合东魏军,准备向西魏军李虎一部叫阵了。

李虎守在禁谷外是为了接应宇文泰。谷中烟起时知道按预定之计东魏军已陷入大火。禁谷里的地势李虎很清楚,东魏军断然没有逃脱的希望。先是没想到斥候来报,陈元康已经杀出谷来。

李虎距离小关近,距离禁谷远。还未到谷口,突降暴雨,火攻之计全然失败。这是东魏军的祥瑞,但对西魏军来说却是重大打击。李虎心里沉重,正要去接应丞相宇文泰的时候,没想到一直按兵不动的侯景在这个时候袭来。

侯景是李虎的手下败将,原不惧他。只是这时无心与他交战,接应丞相宇文泰要紧,侯景却缠住不放了。

这时的侯景与之前完全不同。

李虎出函谷到洛阳时,侯景是刚刚攻下洛阳城的疲敝之师。那时侯景心里顾虑重重,怕刚刚到手的洛阳城再被夺,那前功便被抹煞。所以并不肯出城与李虎交战。

这时李虎急切脱身去救人,西魏军人心不定。侯景是在衡量了利弊之后心里已有了决断,当然使出全力。东魏军这时反倒人心大定,人人立功心切。因此两军一战之下,李虎竟一时不能取胜,反要落了败迹。

这时逃出谷来的宇文泰等人不见李虎和李穆来接应,便往小关而来。正在侯景、李虎大战,两魏军又杀在一处时,宇文泰、于谨、赵贵赶来。

宇文泰虽然心里知道侯景此人心思诡诈,以利为先。但还是出乎意料之外地发现,侯景见他残兵败将出了谷,更是使尽了全力痛下杀手。与之前几次暗中帮衬截然不同。

只是,之前并没有危难,此刻却真到危难之时。

侯景是假作不知,其实当然知道宇文泰败出禁谷。看到宇文泰、于谨、赵贵等人行色匆匆,狼狈不堪,满面尘灰之色,便知道天意注定了要帮东魏。这一大战,侯景自思之前已是颇有功劳。如果这次一举灭了宇文泰,他又何必再回邺城听命于高氏?

关中沃野能成就宇文泰,难道不能成就于他?

侯景于飘飘然之间恨不能立刻就全歼西魏残军,于阵前就斩杀了宇文泰。

然而就在侯景贪功急进,妄想来日的时候,事情又起了变化,把他的心思全部浇灭。

大雨瓢泼,太子元钦在黄河岸边看着浮桥上源源不断过河的西魏军士卒。

油帔轻软,但抵挡不住大雨泼洒下来时的巨大力量,已经死死地贴在了元钦身上。而且雨太大了,油帔在这个时候几乎丧失了作用,元钦还是被淋得像落汤鸡一样。

雨幕中视物难辨,元钦只看到毫无遮挡的士卒上岸往远方而去。一种莫名的沉重在他心头弥漫开来。并且,距离小关越近他越情怯,不知道该怎么去见宇文泰。之前等消息的急切心态在这时候完全变成了一种不情不愿,可是又放不下,他毕竟是一国之太子。

就在这个时候,雨势开始变小,慢慢雨住云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