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
光是记忆武学就足足花去了三天时间。
只不过,这样的速度反倒是大大出乎了苏彻寒的预料。
他可是要完全的记忆四门灵阶武学。
还好其中三门武学的发力技巧一样,才节省了不少力气。
没能修炼苍天霸拳,而选择修炼这三门百重武学,不得不说是需要承担巨大风险的,耽搁时间只是小事,关键是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说不定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至少现在还不得而知。
但有得有失。
这个风险苏彻寒决定一冒。
记忆完武学之后,苏彻寒就离开了武技阁,找了一处安静的地方,开始了修炼。
他最先修炼的是百重气浪诀。
第一个阶段是演变武学招式。
苏彻寒深吸了口气,眼神认真起来。
抬手出拳,凭空一挥,收拳,结束。
“呵呵”
“好了,招式演练完成!”苏彻寒忍不住摇了摇头,轻笑一声。
这可不是所谓的起手式,而就是百重气浪诀的招式全貌。
要是不明白这门武学的人,只怕会当场看傻掉吧,一门灵阶武学的动作招式,就这么简单?
但苏彻寒为什么会决定优先修炼这门武学,正是因为百重气浪诀就是这样一门只有一招一式一个动作,表面看上去如此平凡无奇的武学。
事实上,作为一门灵阶武学,百重气浪诀的秘密,就藏在它平淡的招式本身。
在出拳的途中停顿住自己出手的这一拳,将第一道拳劲“存”起来,利用手臂的后摇,再次出拳,将出手的第二道拳劲“放”在刚才“存”的第一道拳劲中,使两道拳劲重叠在一起,拳力倍增。
关键就在于拳劲的“存”与“放”。
看似简单,若是停顿的时间太久,“存”的拳劲消散,自然无法“放”在第二道拳劲中,但要是出手太快,“放”的第二道拳劲又会将“存”的第一道拳劲冲散。
这无疑需要对出拳、控拳的时机掌控极为精准。
更别说这还只是存放两重劲了。
按照百重气浪诀的描述,配合玄气运转轨迹,这门武学的极限,和名字一样,就是存放到百重拳劲。
这在苏彻寒看来不是一般的困难,原因恰好就是因为这门武学的招式动作实在太少了点,要在短短的一拳里面做到停顿九十九次,反复存放拳劲,光想想就觉得不是一般的夸张。
不过,要说存放个一两重劲的话,对于苏彻寒来说就实在太简单了。
要知道,他可是练普通的挥拳就练了足有八年的人,控拳力不用多说,就是在没有这门武学之前,为了加强拳力,他也无意识中多多少少用出过几次存放拳劲的技巧,只是当时他本人不知道而已。
所以刚才看似轻描淡写的一拳,实则,苏彻寒已经成功做到了存放拳劲,而且足有三重劲,完全看不出丝毫停顿后摇的动作,算是游刃有余的演变招式成功。
“第二阶段就不会这么轻松了”
也不迟疑,苏彻寒立马开始了第二阶段的修炼
发力技巧,这才是重头戏。
尽管他已经将发力技巧也就是玄气运转轨迹的顺序深深记忆在了脑海中,不过记住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人体的经脉、血管众多。主要经脉,正经十二条,奇经八条。而血管更是达到了250亿条之多。
这就好似将人体拼凑成了一个环形公路,发力技巧就相当于制定了一条漫长的行程路线,这条路线可能是最近的,可能是最远的,也可能是最耗油的,但是有一点,你必须完全照着这条路线走,不能有丝毫差错,哪怕是你根本就不认识路,甚至在半路上堵了车,也必须如此。
苏彻寒慢慢的依照着脑海中的记忆,试着催动体内玄气开始运转。
但两个呼吸间。
只见苏彻寒眼角微微一动。
“失败了!”
灵阶武学的发力技巧不比凡阶,非常复杂,稍微不注意,玄气运转轨迹的线路就会出现偏错,前功尽弃。
而且这还只是以运转玄气轨迹成功为标准,如果想要使武学的威力最大化,要做到的还不止这样,玄气运转的快慢强弱或是完美配合武学招式动作,都是进一步让武学更加强大的必经之路。
虽然第一次运转玄力轨迹失败了,不过却是在苏彻寒的意料之中。
这本就是灵阶武学该有的难度!
而且……
“百重气浪诀的修炼难度比不上登天印!”
苏彻寒在对比之下做出了这样的结论。
焚天九印因为本身武学特殊,有九印九式,而且每一印都有独特的发力技巧,第一式登天印的发力技巧和百重气浪诀比起来虽然差一些,但登天印可是足有三十八个动作的武学招式和只有一个动作招式的百重气浪诀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