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对以教育发达、文化昌盛的两江的最大羞辱。后来也不知他们是怎么运作的,反正校名顺利通过了审批,并堂而皇之地挂了出来。
估计在不远的将来,这个名字应该能骗到不少少不更事的外地考生。作为本乡本土人,施洋自然知道两江大学是什么货色:“什么?两江大学?他们要是有胆你发offer,我就敢把这套《两江植物志》给生吃了!”
然而世事总是出人意料。
第二天早上,江水源跑完步、吃完饭,和施洋刚来到教室,就看见黑板上贴着偌大的面试谈话名单。谈话是分学校进行的,名单亦是如此,而最靠近门口的碰巧是两江大学。江水源想起昨天施洋那个悲壮的誓言,忍不住扫了一眼,谁知第一行就是自己的名字:
江水源,经世大学附属淮安府中学,8:30—8:45;
江水源拍了拍旁边施洋的肩膀,语带同情地说道:“施老弟,今儿中午你不用吃饭了!”
“为什么?”施洋觉得很奇怪。
“因为五卷本的《两江植物志》很有分量,绝对够你一顿的啊!”说着江水源朝两江大学的面试谈话名单努努嘴。施洋顺着江水源的眼神看去,很快他的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张得能塞进拳头,半天才喃喃自语道:
“这不科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