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穿越明朝之海商霸业> 第82章 台湾基地(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2章 台湾基地(三)(1 / 2)

三国时东吴大将卫温曾率军登陆台湾岛,将此地命名为“夷洲”,并设衙留官进行管理,从此中华舆图中的这座小岛便与大陆息息相关,历朝历代都有设立相应管制机构对岛民大加安抚,明朝承袭元朝制度,设立澎湖巡检司统辖台澎列岛,以昭显直隶所有权。

王顺先行回了泉州,将新招募来的渔民和流民一并带到岛上,有了安包山基地这个例子摆在前面,台湾基地依样画葫芦地建了起来。但是为了避免和大肚王国的争斗引来澎湖驻军,郑芝龙一早下令绕过台湾中西沿海小片区域的土著归属地,在南部沙尾岐头和西南部打狗港(高雄)设立据点码头,以此为中心逐步向内陆推进。

郑芝龙并没有随他们一起登岛,分开之前他叮嘱王顺道:“这次招农垦荒,定要附上条件:不论分的田地多少,在平原地区必须以番薯和玉米为主粮种植,稻谷和小麦作辅粮,若不答应便将他们遣回原籍。看他们是要在我这里当个小农,还是回去卖身做奴隶。”

王顺提议道:“福建行省的农户们倒是吃惯番薯,向他们推广此条应该能够接受,但是从中原逃过来的流民,可能会有所抵触,他们祖祖辈辈种的都是插秧种禾,如果现在突然要求他们改种,恐怕一时半会儿接受不了。”

“今天张三要种桑,明日李四要种豆,发下去的命令不统一,就会有人带头闹事。你的出发点是好,考虑的非常周到,但现在非常时期,手腕必须强硬。我们可以增加补贴政策,丈地之后按田中所种之物发放耕牛一头,每亩每年给补银一两,这笔账,是个人都能算清哪边更划算。”郑芝龙看着正在装船的物资说道,“这台湾基地的事情我便全权拜托你了,张琰可堪大用,但我毕竟对他不放心,你是我一手带出来的人,上点心,别让他占了先机。”

王顺不多话,只行了个躬身礼,郑芝龙托住他道:“芝豹也交给你了,帮我多盯着他,别捅出大篓子来了。”

船上卡斯特罗等待已久,他有些不耐烦道:“郑,再不走,明天的太阳就要出来了,年轻人热忱些,该出发啦。”

船下两人相视一笑,互相道了别,待得上船之后,卡斯特罗说道:“郑,那位大明的先生真值得我们花这么大的功夫去把他请过来,难道他一个人比得上整个火器坊的智慧吗?”

郑芝龙并不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他想了想,说道:“就像你,卡斯特罗,你在军火方面的专业性无人能比,如果你认为枪炮应该如何打造,那么我们就会按照你的想法去做;而这位先生,他的成就不止这一项,在我眼里,他就是东方的阿基米德和达芬奇,我渴望着光复汉人的荣誉,而他则是这条漫漫长路上最大的助力,于我而言,他就是奇迹。”

卡斯特罗笑道:“听你这么一说,我对这位东方智者更感兴趣了,让你如此推崇的人物可不要让我失望。”

“只要你和我演好这场戏,那么”

欧洲三十年战争提前了两年,这让郑芝龙产生了巨大的危机感,在他离开大明的这段时间,不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时间紧迫,来不及等安包山基地慢慢发展起来,他必须掌握主动权,如同这艘乘风破浪的帆船一般,笔直向前。

嘉定县城,宽阔的石板路从码头一路铺向各家门前,老城里水路交通,船行两边,清晨时分从街坊领居的一句“早浪相,切早饭了吧?”开始。过河的石板桥上渐渐有了行人,附近的农夫们挑了新鲜的野货在河边清洗干净,选了个好地儿坐下,等着生意上门。做早食的摊子也摆了出来,等吃过了两三批后,老板估摸着没什么生意,便擦擦桌凳,打算收摊了。

“老板,先别忙着收,给我来三碗肥羊大面,再配上一屉小笼包。”有几个人从石桥上跑过来喊道。

“还好阿拉这柴火还没弄熄,侬是萨辰光来额?这个辰光切早饭。”店老板一边招呼着一边把锅墩上去重新烧水,吴侬软语听着倒是舒服,可话里话外总有那么骨子刻薄劲儿。

“我们这才下了船,肚里直打饥荒来着,前面的铺子都关了门,正好看到您这里还开着火,赶紧就过来了。”郑芝龙笑道,“加二十个铜板,老板多给放两片肉咧。”

那老板本就是自说自话絮絮叨叨,没想到这年轻人还听得懂,倒是凑了趣,看他身后跟着的两个洋人,便又说道:“侬是来看孙先生的伐?搿地方伊窝里洋宁最多,不过格辰光还得等等,勿开门。”(你们是来拜访孙先生的吗?这地方就他家里的洋人最多,不过这个时候还得等等,他家估摸着还没开门呢。)

“哦,我听说孙先生习的是弗朗机人的做派,这个时间不是早该去了学堂吗?”那装着热腾腾的肥羊大面端了上来,小巧玲珑,郑芝龙估摸着三筷子就没了的份,心道还好多叫了一屉包子。

“侬是那乡宁,伐晓得孙先生最是喜欢切阿拉做额面,这辰光伊窝里仆宁还呒没来啦,肯定还没走。(你是异乡人,不知道孙先生是最喜欢吃我做的面,这时候他家的仆人还没过来,肯定还没出发啦。)”那老板打算这桌做完就收摊,就是给他一吊钱他也不肯再多做,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