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红柳滩> 第18章 狼窝惊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 狼窝惊魂(2 / 3)

一等功,荣获“二级孤胆英雄”称号。

1952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委员会授予他“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抗美援朝第5次战役第一阶段中,我志愿军63军第187师561团,突破临津江后,于1951年4月24日,我军遭遇的对手是一支赫赫有名的英国王牌部队。

据军事资料记载,格洛斯特营曾有150年的历史,4月25日中午,当二连志愿军战士刘光子(时任战斗组长),带领两名新兵冲到一个小高地上时,忽然发现山梁下面有“格洛斯特营”的一个炮兵连,100多号人乱糟糟地正准备携炮逃走。刘光子端起冲锋枪就是一阵猛扫,接着,他让两名缺乏作战经验的战士爬在大石头后面射击掩护,自己就一马当先冲下山去。

刘光子顺着山坡往下飞跑,忽然,“叭、叭”两声枪响,他的裤子被穿了两个窟窿,还好没有受伤。看来敌人已经发现了自己,不能直冲过去,要迂回到敌人后面,杀他个措手不及。仔细查看了地形之后,他紧了紧腰带,把枪弹匣和手榴弹都掖在腰里,手握冲锋枪顺着山侧迅速爬到了敌人的背后,隐蔽在一块大石头旁。刘光子把冲锋枪架在石头上,瞄准敌人就是一梭子。

枪声一响,刹那间,石头后面站起来黑乎乎的一大片敌人。敌人见他孤身一人,便壮了胆,有的端起枪就打,有的呜哩哇啦地喊叫着往上冲。刘光子一扣扳机,感觉没子弹了,紧急关头,他迅速将一颗手榴弹甩向敌群,趁着烟幕换上一梭子弹,再次向敌人猛烈扫射。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有的卧倒保命,有的扔下枪往后跑,刘光子站起来大声命令敌人“缴枪不杀”。敌军一时吓得魂飞魄散,一个个扔下枪举起了双手。刘光子一手举着手榴弹,一手把随身带的英文宣传品扔过去让他们看,并示意他们举着手向山上走。就这样,刘光子凭着勇敢和智慧,一人俘获63个英国兵。

刘光子是位极老实、腼腆的志愿军战士,自己干出了这样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不敢向部队首长汇报,甚至不愿承认这些俘虏是他一个人抓的。当部队清点俘虏时,战士们你一个他两就报开了。可是最后首长却吃惊地发现,有63名英军俘虏,却找不到活捉他们的英雄!这事非同儿戏,部队领导自然要认真调查。后来,那两名新兵终于沉不住气了,就偷偷地“告密”说:“这些俘虏是我们组长刘光子捉的!”当时团领导听了这话着实吃了一惊:“他一人能俘虏63名英军?!”这可是英军王牌“格洛斯特营”的一个连啊!后经认真核实,确实无误。

在雪马里战斗前,志愿军561团曾提出过一个口号:抓一个俘虏立一功!刘光子的英雄事迹材料上报后,1951年底,志愿军总部授予刘光子“孤胆英雄”荣誉称号,并记一等功。部队首长让刘光子作报告,刘光子扭扭捏捏,说不出来,不愿意作报告,一副河套汉子老实憨厚的样,让首长和战士更加敬重这位孤胆英雄。

刘光子和玉海一样,原来是个国民党的兵。

1951年底,志愿军总部授予刘光子“”荣誉称号,并记一等功。1953年,当刘光子做为中国青年代表到苏联参加世界青年联欢时,斯大林接见了这位传奇式的中国英雄。斯大林兴致勃勃地问刘光子:你怎么能一次俘虏那么多英军?刘光子腼腆地说:当时我反正是豁出去了!

而更令人称奇的是刘光子原是国名党军60军的一名士兵(当时国民党60军在长春被围战役中被称为“60熊”)一直不得蒋介石的重视,后全体起义,投向解放军,整编改为志愿军后开入了朝鲜战场。

1958年刘光子复员后,回到了家乡。他曾担任过乡武装部长、党委副书记及旗人大副主任等职。

后来那63名英军俘虏中有一位当上了英国的议员,他有一次访华时,见到了当年我军雪马里战役的指挥员。这名议员极其恳切地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想亲眼见一见曾俘获他们63名英军士兵的那位志愿军英雄,他要当面向英雄请教,当年一个人怎么能把他们63人活捉?以解他会英国后心中百思不解的疑惑。

可是不巧的是,那时刚退休的老英雄刘光子已经重病缠身言语不清了,英国议员的愿望未能如愿,竟然大哭起来。

1958年复员后,回到了家乡,回乡后刘光子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他曾担任过乡武装部长、党委副书记及旗人大副主任等职。50多年来,刘光子从没因自己是英雄,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乡党委书记书记乡长换了一茬又一茬,每一任书记和乡长,都能够和老英雄合得来。

因为老英雄有一个宗旨:“实实在在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下乡蹲点呀,扶贫支农呀,老英雄一次不拉,比年轻干部还要积极。

“只要一蹲在农民的炕头上,屁股蛋是热的,心是热的,话是啦不完的。”这就是老英雄的口头禅。

同时,对自己的子女要求十分严格。多年来,老人一直保持着当兵时的本色,如在抗美援朝时他用过的一个大瓷碗,仍很好地保留至今,但关于他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