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也认为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才是天道,自己有些太急于求成了。于是,每日收心养性,为自己突破至后天境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日消月出,星换斗移,也不知过了多少天,他终於到达了繁华的京都古城,他这是头一次出寺远行,眼界何等狭小,一至京都外城,就深深地被古城的雄伟恢弘气势所震撼住了。
京都古城,由大小两城巧相衔接而成,城郭相连。周围城壕宽广,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护城河宽达十余丈,战争时期,势必可以大大增强对古城的防御力,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城内建筑宏伟,交通大道都以小城北的宫殿为中心,宗庙、官署和各级官吏的住宅,均集中在宫殿附近,城内街道两旁古树参天,葱郁碧绿。
至于白马寺,则位于京都内城以东十余里处。
作为佛教传入东胜神洲之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历史悠久,创建于百年前年,远非少林寺可比,堪称东胜神州第一古刹,在历朝历代的无数百姓心目中,白马寺一度被认为是东胜神洲佛教的发源地。
整座白马寺,大小建筑多达百余间,布局规整,主次分明,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佛殿、接引殿和清凉台,两侧还有钟鼓楼、门堂、云水堂、客堂、斋堂、祖堂、禅堂、方丈院等附属建筑,这一带热闹升平,游人如织,可见香火之鼎盛。
不过,杨逸却顾不上四处游玩,他此次前来京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寻访玄明师叔祖,弄清楚当年自己的父母以及稻香村的乡亲遇害一事的细节。
所以,一到白马寺,他就向接客僧道明来意,岂知那接客僧上下打量一番,确认他的身份后,竟然告诉他:“阿弥陀佛,原来你就是杨小施主,小僧恭候多时了。”
杨逸奇怪不已,回礼道:“大师之言,小子不太明白。”
那接客僧道:“实不相瞒,玄明大师早已离开本寺,不过,他离开之时,曾于本寺方丈处留下一封书信,方丈特地嘱托本寺所有人等,一旦杨小施主到来,务必将您带至方丈处。”
杨逸心中泛起一丝诡异的感觉,这玄明师叔祖未免也太令人匪夷所思,莫不成他会未卜先知的鬼神莫测之术?
“那就有请大师为在下引见贵寺方丈大师了。”
“杨小施主不必客气,请随小僧来。”
来到方丈院,见到白马寺的老方丈,杨逸恭声见礼,那老方丈听接客僧述说之后,一连串地问了一些问题,多是与少林寺内的情况有关。杨逸心思敏捷,马上知道对方是在进一步确认自己的身份,严防他人冒充,回答得滴水不漏。
询问得差不多了,那老方丈道:“杨小施主,请勿见怪,此事毕竟事关重大,老衲大意不得。”
杨逸表示无妨。
那老方丈这才叫来一个小沙弥,送上来一个上了锁的小匣子,然后用钥匙打开,取出其中的一封书信来,然后递给了杨逸。
杨逸接过书信,也不避讳什么,当场拆开阅读起来,读到后面,他的面色也越发凝重。
原来,玄明师叔祖所留信中的内容,竟然已经料到了他会来白马寺寻访自己,大致就是规劝他不要急着追查元凶,因为稻香村劫难一事牵扯颇深,若是他杨逸不能达到后天境巅峰,复仇一事就务必放下。
阖上书信,杨逸长呼了一口气,问老方丈道:“方丈大师,在下有一事不明,还请方丈大师赐教解惑。”
老方丈道:“杨小施主但说无妨。”
杨逸道:“在下实在是费解,在下与玄明大师不过一面之缘,平素极少来往,甚至从未有通过书信,况且在下此番前来京都,也是在下随性而为,玄明大师何以得知在下要来白马寺?”
那老方丈双手合十,高深莫测一笑:“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杨小施主,这其中缘由,将来一天你迟早会知道的。”
见他不肯说,杨逸也不好强迫,只好就此道别。
出了白马寺,杨逸只觉自己倍受打击,根本无心欣赏不住变换的街景,心内思潮起伏。
当初兴冲冲赶来京都寻访玄明师叔祖,却没想到玄明师叔祖不但已经离开,而且留下一封书信劝诫他,不过,脑海里一浮现起玄明师叔祖信中内容,他就忍不住犯疑,这玄明师叔祖难道真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若不然,又如何知晓自己要来京都寻访他的呢?自己此番前来京都,可没有跟任何人提及啊!
想了半天,始终不得要领,最好的解释,也就是莫过于玄明师叔祖佛法精深了。
想起玄明师叔祖在信中的叮嘱,杨逸忽然感觉到,自己以前的想法真是相当幼稚,以为凭借自己一身武艺,为父母和乡亲们报仇雪恨,是手到擒来之事,岂知此事之中居然另有曲折。
难道……报仇一事,真的要等到自己实力提升到后天境巅峰才行?
可要将实力提升到后天境巅峰期,哪是有那般容易的?
且不说踏入后天境后,每一次实力的提升,都要比炼体境难上数倍,光是从炼体境巅峰突破进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