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对手往往隐藏在一个人的心里,让你感到畏惧,就算他远在千里之外,你仍然能强烈地感觉到他的存在,那种无形的压迫感把你团团包围,让你透不过气来。
几十年来,在欧阳自健的对手名单里,李智恒始终牢牢占据着第一的位置,没有第二。即就是李智恒已经退隐十多年来,他仍然没有被从欧阳自健的对手名单第一的位置上除去。
李智恒,一个真正的高手!一个可怕的高手!一个令所有对手畏惧的可怕的高手!
他活着一天,他就一天是恐怖的存在。
对付这样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他成为你的对手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在明华集团和博伦集团大战一触即发之际,欧阳自健做出了自己的抉择,那就是不让李智恒再次成为自己的对手。绝对不能让李明华和李智恒叔侄联手。
这些年来,他始终没有放松对李智恒的“关注”,虽然这种“关注”是暗地里的,秘密进行的。
他所得到的情报是:李智恒已经完全隐退,不再过问,甚至不再关心明华集团的事,修身养心,作息规律,每天上午到附近的公园锻炼身体,下午准点到街边的小酒吧喝酒,直到天晚才回家。天天如此,风雨无阻。一日三餐由粤华楼大厨准时供给。
这些都是李智恒当年养成的生活习惯,一直保持了下来。
李智恒如此修身养性、安度晚年,他自然就不会去“叨扰”了。
直到李智恒生病后,李明华三口人到小洋楼相继拜访,一下子让他的神经又紧绷了起来。
在这个关头,李明华突然去拜访李智恒,会不会是?
欧阳自健却不知道李智霖给儿子李明华头脑里灌输的是李智恒的另一副形象,要是他知道是这样,心肯定会放下大半。
其实也不奇怪,李智霖当年使劲贬损亲弟弟,把他说得一无是处,无非就是想让李明华接班接得名正言顺,却没想到他突然去世,这一“善意的谎言”在李明华心里就成了唯一的真相。
随着李智恒的隐退,李明华的上位,也就没有人在李明华面前说起往事,李明华始终认为明华集团都是父亲李智霖一手打拼下来的,所以他对自己的这位“浪荡、败家”的叔父一直都很厌恶,要不是追查那本《金手指进阶修习秘笈》,他才不会来找叔父呢。
欧阳自健最担心的就是李智恒突然出山,跟李明华联手。在大战一触即发之际,每一个家族即就是平日里矛盾重重,甚至互不往来,但是在家族利益遭受侵犯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放弃各人之间的恩怨,团结起来,一致抗敌。
想当年,国共两党打得头破血流,日本人一侵略,两党立刻联起手来,共同抗日,历经八年苦战,把日本人赶出了家园。然后,国共两党迅速翻脸,又打了一个天翻地覆。
若论两家集团的实力,当然是明华集团要大过博伦集团。但欧阳自健有赢的信心。
因为明华集团的董事长是李明华,当然还有那个才刚刚冒头的李蜜果。
至于这个李蜜果,虽说这几年表现得还不错,但年纪还太轻,又是个女人,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那个天天上报纸娱乐版头条的花花公子李超凡更不值得一提了。
打完这一役,他就可以光荣退休了。
这是欧阳自健这一生的最后一战,也是最关键的一战。不论这一战是赢是输,他都要离开这个舞台了。
输了,他就永远不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如果明华集团一直是李明华掌舵,他相信有六成的赢面。
但如果李明华和李智恒联手,那他只有三成的赢面。
三成的赢面,其实就是输。
李明华+明华集团,他赢;李明华+李智恒,他输。
他不能输,所以,他必须赢。
既然下一辈继承人中没有出类拔萃者,那就提前替他们击败强敌、消除隐患吧。
朱元璋后来大杀功臣,先后酿成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几乎把所有的文臣武将清除殆尽,皇太子劝解,朱元璋很生气,把一根长满刺的蒺藜扔到地上,让皇太子抓,皇太子怕疼,不敢抓。朱元璋就教训他道:我这么做是在替你除刺啊!
当初若是李智霖能明白一点告诉儿子自己的一片苦心,李明华也不至于对自己的叔叔产生那么大的偏见,说不定在此关键时刻会主动求助,两人联手呢。
明华集团和博伦集团生来就是死对头,彼此也是最大的威胁,只是因为实力相差不大,谁也不能轻易撼动对方,所以才维持了一个均衡发展的局面。
也幸好是李明华执掌明华集团,承继了父亲一辈打下的好基业,循规蹈矩,胸无大志,这些年来双方之间虽然明争暗斗,但还没有爆发大的战事。若要换作是李智恒,早就掀起一番“腥风血雨”了。
现在,种种因素堆积、叠加,政局、商界、人事纷争等等,忽然将双方置于风头浪尖之上,一夜之间,忽然发现,两大集团已经到了一决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