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震动> 第六十八章 清河清河(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八章 清河清河(1)(2 / 4)

是小张经常要做的工作之一,而且是基本的工作内容。

齐天翔也尽量给小张留出足够的个人时间,而小张和小王之间也形成了良好的默契,小张在忙着安排齐天翔起居的时候,小王往往在忙活着他们两人的事情,衔接的很自然顺畅。

长期的配合形成了习惯,也感觉到自然,成为了一个自然的整体,很多时候齐天翔都不由自主地设想,如果没有小张细致周到的安排,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混乱和无序,尽管常常这么想,却始终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这样想着齐天翔慢慢走出房间,走到楼下上了车,等到专车启动后才平静地问小张道:“给老冯通过电话了吧!”得到小张肯定的回答之后,又微微笑着吩咐道:“跟山尊说一声,让他等着我吃饭。”

“已经通过电话了,吕市长问咱们想吃什么?我说不知道,让他看着办。”小张回过头望着齐天翔,得体地笑着又说:“我问他清河有什么,还真把他给问住了。”

“说的是,好像他自己会做似的。”齐天翔淡淡地笑了一下,不由感慨地说:“要说记忆中还算不错的早点,老刘推荐的肉末穿纱味道真是独特,尤其是肉饼真实在。”

“看来齐书记您是想吃那一口了,什么时候再去吃一次遂遂心愿。”小张笑着说:“我和小王也去吃过,味道还真是不错,只是没有老刘说的那么夸张就是了。”

“夸张是有点,但也还算是实情。”齐天翔似乎来了兴致,也许是为了打发路途的寂寞,也许是心情不错,就调整了一下坐姿慢慢地说:“但凡一种文明的兴起,都是伴着饮食文化的进步一起到来的,或者说是以饮食文化为标志的,除去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不说,伴随着火的使用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农耕文明的蒸煮和游牧文明的烧烤相生相伴地影响着古人的生活,精致也好,粗疏也罢,几千年来经历了无数朝代的更替,唯一不变的还是饮食的群居化,以及社会包容化。进入工业文明的标志是蒸汽机,而饮食也进入到快餐时代,大鱼大肉的酣畅淋漓被快捷便利所取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餐舍弃了刀叉,而变成了汉堡油炸食品。信息时代似乎不太关注饮食的进步,但也可以通过饮食方式的变化,感知信息时代和互联网的力量,可以足不出户地享用美食,可以很便利地吃到任何地方的食材,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了。”

“说着说着跑题了,这说饮食的事情,却说到了文明进化和社会形态对比上了。”齐天翔呵呵笑着,接着说:“还是回到饮食上来,说说咱们传统的饮食,农耕文明的饮食最能代表传统文化的特点,也最有探讨的意义。”

“由于传统文化中重农抑商,而作为商业范畴中的饮食类别,从果腹走到商业经营,时间并不是很长,而且也还是以存在为主,除了车马店必要的食物,到好汉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爽,饮食都是与酒肉联系在一起的。”齐天翔想着说着:“荒年出厨师,丰年盖房子,是过去的老话了。丰年盖房子,还好理解一些,丰收了嘛!是应该高高兴兴地改善一下居住环境了。其实这是以讹传讹的误读,原话应该是丰年起囤子,意思是说要给丰收的粮食一个安全存放的地方。两句话的愿意都是与吃联系在一起的。荒年出厨师,似乎就有些费解,其实了解了传统饮食的传承,就很容易理解这句话蕴含的生存智慧和深深的无奈或苦涩了。农耕文明的文化认同中,除了种地或务农,其他任何事情都是不务正业,没本事或没出息的人才从事商业贸易,特别是伺候人的做饭生计。遇到大灾之年,土地没有了产出,能做的除了出外逃荒要饭,就是到小饭铺里当伙计帮忙,尽管不可能发家致富,但却不至于饿死。这样荒年一过,很多人重新回到了土地上,也有一些人走上了商业饮食的行当。从伙计到帮厨,再到厨师,然后是自己另外择地开新店,这样慢慢地沿袭。这是一种很讲究传承的行当,往往都是亲戚间繁衍,而且常常会出现厨师村、菜刀镇,或者拉面乡这样看似奇怪,实则必然的现象。”

“在这样的传承延续之下,中国的饮食文化地域特征更明显和突出一些。”齐天翔兴致很高地想着说着:“无论是满汉全席,还是松园食谱,看上去繁复的菜肴里面,集合的还是各地不同的饮食特征和文化思维,也可以说是各种菜系的融合,是权力和金钱强制下的大杂烩,只是看上去精致一些罢了,讲究和能够传承的也还是皇家或达官贵人的生活态度和奢靡的精神状态。真正的饮食文化,还是在不同的区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着。所以传统的饮食系列里没有标准,只有师徒传承和技艺沿袭,这样就造成了地域文化中饮食作为一种标志的原因,但不管是东辣西咸、南甜北酸,还是八大菜系的各有千秋,在交通和物流都不是很发达的时代,能够走出地域还是很困难的事情。另外,饮食特别是小吃,想要养家糊口的同时,生存和发展下去,薄利多销和足额足量是一种必须,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习惯,也成为一种可以传承的资源。就像狗不理的包子,西安的肉夹馍,还有老刘他们的肉饼,靠的就是质量和信誉,几十年吃下来口味和分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