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之乱,遍布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和豫州等八州之地,其中当以荆州受到的影响最小,在荆襄九郡之中,唯一受到黄巾之乱危害的便是最接近中原的南阳郡。
时任南阳郡太守的是褚贡,当时负责南阳战区的渠帅是张曼成,此战的结果是褚贡死于张曼成之手。
当日在何家庄,何曼认主张角之时,张角向何曼问计,何曼提出先攻取关中,再联合汉中的张鲁,聚鬼兵,练士卒,以五斗米收汉中民心。然后再以长安为根基,外联张鲁,内安百姓,则高祖之业可成。
可惜的是,张角没能听从何曼的这个稳扎稳打的战略,而是依然按照他曾经的构想,将大军分为几路,他自领一路,从冀州南下进攻洛阳,波才领一路,从豫州西去进攻洛阳,张曼成领一路,从荆州北上进攻洛阳,三路大军对洛阳形成三路包抄,只要有一路能够突破,兵力被抽调一空的洛阳城也就岌岌可危了,而洛阳一旦陷落,那么大汉朝也就真的完了。
其实,张角的这个战略也不能说是错的,只是他没想到大汉朝如此**,大汉的军队却还有如此的战斗力,更是有皇甫嵩、卢植这等能征善战之将。
唐周告密之后,张角当机立断,提前发动了起义,各处黄巾军马上攻打当地所在得县城。
大汉朝也是许久没有过如此的叛乱,那些郡国兵早就缺乏锻炼,甚至于连武器都不能人手一把,如何能抵得住漫山遍野的黄巾军呢,是以,这才造成了黄巾之乱的初期,黄巾军屡战屡胜,那些郡国兵多是望风而逃,直接将一郡或一城之地让给黄巾军。
因为屡战屡胜,使得张角也沉浸在了无边的喜悦之中,认为大汉朝的军队就是这般不堪一击,于是这才做出了三路大军齐发,先攻克冀州、颍川郡和南阳郡三地,然后三路大军对洛阳形成包抄之势,一举将汉王朝给灭掉的决定。
当然,除了这三路大军之外,其余各州之地也有黄巾军肆虐,历史上曾经留名的是程远志领军五万进攻幽州涿郡,遇到刘关张三人,程远志和邓茂被杀。
只是,张角没想到的是,县城少量的郡国兵根本不代表汉军真正实力,大汉朝军队真正的精锐是京师虎赍军、羽林卫军、次之为并州儿郎、幽州轻骑。
所以,汉灵帝派出卢植、皇甫嵩和朱携三位中郎将领军讨伐,张角才算是真正啃到了硬骨头,陷入到僵持战不说,各地的黄巾军也都被各地趁势而起的地主武装势力所歼灭,最终张角也含恨在广宗城内。
本来,卢植、皇甫嵩和朱携三路大军是要分别对付冀州、颍川郡和南阳郡这三路大军的,却不想颍川郡的黄巾军忽然兵分两路,张宝和张梁领一路,波才领一路,每一路都有十万之众,扑向洛阳。不得已之下,皇甫嵩向派人返身请旨,要先对付了距离洛阳最近的颍川郡的这两路大军,然后再返身对付南阳郡的黄巾军,得到了灵帝的许可。
朱携战波才,被击败,不得已与皇甫嵩合并一处,波才则是率军追击,跟张宝、张梁的大军南北夹击,将皇甫嵩的主力围困在了长社之地。
说起来,这一战应该就是大汉朝与黄巾军鹿死谁手的生死之战,若是皇甫嵩胜,则黄巾军就会实力大损,士气大跌,反之,则大汉朝便再也拉不起第四支队伍来抵挡士气高涨的黄巾军。所以说,朱携战败,对大汉朝的整个战局是有很大影响的,论罪,此人当斩。
可惜的是,长社一把大火,烧了波才,也烧了张角的天下梦,颍川的这一路黄巾军被彻底击败。接着,就传来南阳郡黄巾军渠帅张曼成被新任的南阳郡太守秦颉所杀,皇甫嵩和朱携也就没有南下,转而进攻豫州汝南和兖州陈国的黄巾军,在阳翟追击黄巾将领波才,在西华攻打黄巾军另一将领彭脱,都取得了胜利。黄巾军的剩余部众或者投降,或者逃散,三郡的叛乱被全部平定,皇甫嵩上书报告作战情况,将功劳归于朱携。
于是朝廷进封朱隽为西乡侯,提升为镇贼中郎将。
接着,灵帝又下诏,命令皇甫嵩讨伐东郡的黄巾军,朱携计伐南阳的黄巾军,不久后随着张角的病逝,黄巾军群龙无首,便被皇甫嵩和朱携逐一击破。
张角身死,张宝和张梁夺权,冀州黄巾军主力分裂;波才兵败,颍川黄巾军无力对抗皇甫嵩气势如虹的大军;张曼成身死,南阳郡的黄巾军群龙无首,成了一盘散沙。
这是围攻洛阳的三路黄巾大军的下场,然而,有了何曼的参加,南阳郡的战局也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何曼从河东郡将杜家的事情办妥之后,便一路快马赶往南阳郡,却也已经是半个月之后了,而且,在他赶到张曼成的大营之时,正值赶上一场庆功宴,原因是张曼成用计将南阳郡太守褚贡引出城外,并成功将其杀死,连带着他率领的五千官军。
褚贡是南阳郡的太守,也是南阳郡的核心人物,张曼成能成功将他击杀,对于南阳郡官军的士气绝对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更何况,还全歼了五千官军呢。
张曼成在南阳郡起事之后,褚贡的反应也是很迅速,马上命令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