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水生云梦> 第6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1 / 2)

第六章

(1)

眼睛

一双渴望的眼睛

是谁黯淡了你理想的目光

血液烧毁了你的身体

灵魂却上升到火焰的高度

成长环境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如果把一粒种子埋在水泥地上,它是不会扎根生长的。如果把我自己比喻成一粒种子的话,我还算是幸运的,毕竟没有被埋在水泥地上。我想。

我们把家落到了一棵树大队,也就是七分场。

这个分场有一百多户人家,是蒙汉混杂的村落。但多数是汉族人,也有一小部分是蒙族人;村书记是汉族人,姓范,叫啥名字我不知道,因为都叫他范书记,没有人叫他的名字。他们家在村中间住——在我们家的后趟街,那个比别人家高出一块的五间“干打垒”,就是他们的家。

在这个村落了户,首先要做的,就是拜访范书记。因为有我叔叔的缘故,再加上我们也不懂这里的规矩,范书记也没有挑我们家的礼。

(2)

科尔沁大草原的人们有一种习惯——打茶围。到了冬天的晚夜,多数家里都会有人打茶围,我们家也不例外。所以,每当我吃完晚饭的时候,就会自而然地点燃起牛粪火炉烧起水来,水开后,先用烧水壶给客人们沏上茶。当然我的知青二哥每次都是我最先给沏上茶的人。因为他是我的最敬佩的人。然后再依次给那几位叔叔大爷们。都沏上茶后再倒进暖壶里。他们边喝着红茶水边和继父唠嗑;我还得不断地给他们续水。

虽然有时候他们好像没啥话可说的了,但也不走,沉默一会儿后又接着唠起东家谷子西家糠的事来……

姓包的四十多岁的蒙族人是最后走的,他看人都走了才神秘地说,今天可有了一个特大的新闻!

继父微笑着看着他:说说看,有什么大的新闻。

姓包的喝了一小口水洇洇嗓子笑了:范书记和那个新来的漂亮知青搞上了。

这么快,这才来几天啊。继父有点疑惑。

要是不快,她得多挨多少累……这些城里人,就是好吃懒做,你看着吧,往后她就可以唱“呀哎哟”了。

这也不算啥事,女人上赶着,哪有不吃腥的猫……哎,你咋知道的?

现在村里都传开了,是放猪的跛子看到的,今天下午,在西边小树林的大坑里……我看你写的毛笔字不错,应该给他写张大字报贴出去。

我又没看到,谁知道是真是假,看看再说吧。

(3)

我知道,继父对这样的事是不会上心的,他恨不得有哪位女知青能和他也马上好上呢。在一边看书的我,听到他们的谈话,也无法安静下来看书了……

等快到半夜他们走的时候,我勉强地说些言不由衷的话:

大叔您慢走,明天过来喝水。

第二天是星期天,所以天还没有亮——也就是四点多钟吧,我就起来穿上不知是几辈子人用过的棉花做的棉袄、棉裤,系上像是军用的那种绿色线织的宽腰带,带上狗皮帽子,再系上自织的粗线大围脖,便全副武装地上阵了——捡牛粪去……

因为我是老大,继父又没有干过粗活,所以家里的活大多都得由我来承担。每年的春夏秋冬,我都会干些应季节的活,无论是周六周日和寒假,抑或是节日期间也从不间断。夏天野菜长好的时候,我就去田间地头剜野菜,拿个小挎篮,再带个布口袋。回家的时候,胳膊上挎着个装得满满的菜篮子,肩上再扛个装满菜的布口袋,装扮完全像个已婚了的家庭主妇;秋天开始打草的季节,我就开始打草了,少的用肩扛回家,多的用毛驴车拉回家。秋天过去了,我家院子里便垒起了高高的一个大草垛;整个冬天,我都得早早起来背起柳条编织的背篓到树林里或是田地里捡拾冻牛粪,捡满一篓倒在地上,再去捡,捡满一篓了再倒在那一起,聚成一大堆时便像得胜回朝似的欢欣地回到家去。等到一个冬天过去了,我会把院里用高粮秸秆编织好的很大的栈子装得满满的牛粪,那种自豪感当然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它能表明这个人家是个真正的过日子人家。

每当我捡完牛粪回到家的时候他们还没有起来我便又开始做饭了。做饭很简单的,用昨天晚上的小米米汤当油炖点土豆片和冻干白菜,锅的周围再贴上用干野菜泡发后再掺少许苞米面和在一起的饼子。然后是喂猪喂鸡。它们的食全是用草籽、野菜或谷糠做成的,所以猪得养到两年三年头上过年的时候才能杀——一年的用油都来自这头猪的身上。做菜时油放得可怜,菜汤上看不到油花。尽管如此,一年不到头油就用完了。再做菜时就得用小米饭的米汤。

(4)

我在这个家人眼里的地位还是无足轻重的。

继父说,干是应该的,谁家孩子不干呀?

其实我干点活是不算啥的,只要开心就行。我不能理解的是,为啥别人都说我能干,而自己的亲人就不能说一句公道话呐?!

有一次我得了感冒,又咳嗽又发烧,一连十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