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闪瞬记忆之第二次回家之路> 第123章 4孤寂的学习第1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3章 4孤寂的学习第14节(3 / 8)

包在这条名叫“羊头”的铁模上敲打。冷铁模不会粘住热铁,取出来后自然形成中空管子。打石用的锤子用久了四面都会凹陷下去,用熔铁水补平后就可以继续使用了。

锄镈

凡是开垦土地、种植庄稼这些农活儿,都要使用锄和宽口锄这类农具。它们的锻造方法是:先用熟铁锻打成形,再熔化生铁抹在锄口上,经过淬火之后,就变得十分硬朗和坚韧了。锻造的最佳比例是锹、锄每重一斤淋上生铁三钱,生铁淋少了不够刚硬,而生铁淋多了又会过于硬脆而容易折断。

锉刀是用纯钢制成的,在锉刀淬火之前,它的钢质锉坯还是比较软的。这时先用经过淬火的硬钢小凿在锉坯表面划出成排的纵纹和斜纹,注意在开凿锉纹时要斜向进刀,纹沟才能有火焰似的锋芒。开凿好后再将锉刀烧红,取出来稍微冷却一下,放进水中进行淬火,锉刀此时便告成功了。锉刀使用时间太长了后会变得平滑,这时应先行退火使得钢质变软,然后再用钢鉴开凿出新的纹沟。各种锉刀各有其不同用处:开锯齿可以选择先用三角锉,然后再用半圆锉;修平铜钱可以选择用方长牵锉;加工锁和钥匙一类可以选择用方条锉;加工骨角可以选择用剑面锉;加工木器则可以选择用香锉,香锉没有成排纵的纵纹和斜纹,而是锥上许多圆眼(开凿锉纹时,要先将盐、醋及羊角粉拌和,涂上后再凿)。

锥子(或者钻)是用熟铁锤成的,其中不必掺杂钢。装订书刊之类的东西用的是圆钻,穿缝皮革等用的是扁钻。木工转索钻孔以便引钉拼合木板时用的是蛇头钻。蛇头钻的钻头有二分长,一面为圆弧形,两面挖有空位,旁边起两个棱角,以便于蛇头钻转动时更容易钻入。钻铜片用的是鸡心钻,鸡心钻身上有三条棱的叫旋钻,钻身四方末端尖的叫做打钻。

锯是这样做成的:先把熟铁锻打成薄条,锻造中既不掺杂钢也不需要淬火,把薄条烧红取出来退火以后,再不断进行敲打,使它变得坚韧,然后就用锉刀开齿,锯片也就做成功了。锯的两端是用短木作为锯把,锯的中间连接一条横梁,用竹篾纠扭使锯片张开绷直。长锯可以用来锯开木料,短锯可以用来截断木料,锯齿最细的则可用来锯断竹子。锯齿磨钝时,就用锉刀将一个个锯齿锉得锋利,然后就可以继续使用了。

刨子是把一寸宽的嵌钢铁片磨得锋利,斜向插入木刨壳中,稍微露出点刃口,用来刨平木料。刨的古名叫做“准”。大的刨子是仰卧露出点刃口的,木料用手拿着在它的刃口上抽削,这种刨叫做推刨,制圆桶的木工经常用到它。平常用的刨子,则在刨身穿上一条横木,像一对翅膀,手执横木往前推。精细的木工还备有起线刨,这种刨子的刃口宽二分。还有一种叫做蜈蚣刨,刨壳上装有十几把小刨刀,好像蜈蚣的足,能把木面刮得极为光滑。

凿子是用熟铁锻造而成的,凿子的刃部嵌钢,上身是一截圆锥形的空管,用来方便装进木柄(锻凿时先打一条圆锥形的铁骨做模,这叫做羊头,加工铁勺的木柄也要用到它)。用斧头敲击凿柄,凿子的刃就能方便插入木料而凿成孔。凿子的刃宽的一寸,窄的约三分。如果要凿成圆孔,则要另外制造弧形刃口的“剜凿”来进行。

每当船只航行遇到大风难以靠岸停泊的时候,它的安全就完全依靠锚了。战船或者海船的锚,有的重量达到上万斤。它的锻造方法是先锤成四个铁爪子,然后才将铁爪子逐一接在锚身上。三百斤以内的铁锚,可以先在炉旁安一块直径一尺的砧,当锻件的接口两端都已烧红了,便掀去炉炭,用包着铁皮的木棍的一端把它们夹到砧上锤接。如果是一千斤左右的铁锚,则要先搭建一个木棚,让许多人都站在棚上,一齐握住铁链,铁链的另一端套住锚身两端的大铁环,把锚吊起来并按需要使它转动,众人合力把锚的四个铁爪逐个锤合上去。接铁用的“合药”不是黄泥,而用筛过的旧墙泥粉,由一个人将它不断地撒在接口上,一起与铁质锤合,这样,接口就不会有微隙了。在炉锤工作中,锚算是最大的锻造物件了。

制造针的具体步骤大体上是:先将铁片锤成细条,另外在一根铁尺上钻出小孔作为针眼,然后将细铁条从线眼中抽过便成铁线,再将铁线逐寸剪断成为针坯。然后把针坯的一端锉尖,而另一端锤扁,用硬锥钻出针鼻(穿针眼),再把针的周围锉平整。这时再放入锅里,用慢火炒。炒过之后,就用泥粉、松木炭和豆豉这三种混合物掩盖,下面再用火蒸。留两三根针插在混合物外面作为观察火候之用。当外面的针已经完全氧化到能用手捻成粉末时,表明混合物盖住的针已经达到火候了。然后开封,经过淬水,便成为针了。凡是缝衣服和刺绣所用的针都比较硬,只有福建附近的马尾镇的工人缝帽子所用的针才比较软,因而又叫“柳条针”。针与针之间的软硬差别的诀窍就在于淬火方法的不同。

治铜

红铜要加锌才能冶炼成黄铜,再熔化以后才能制造成各种器物。如果加上砒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