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的午饭后少年们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但是惬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转眼间下午的训练开始了。
楚羽这次亲自带队示范,有了章法可循少年们训练起来多少就少了些许盲目,也格外的认真起来。
滇朔和陈到则陪同在楚羽的两边一同跟着做着古怪的姿势。
虽然他们心中多少对这种训练方式保持怀疑,但是既然楚羽那么胸由成竹也只好跟着去做。
因为两人分别掌管着一个营的训练,所以在训练中的间隙中就能看到两人的风格,陈到性子比较和缓,总是会推心置腹的手把手耐心的去指出少年动作的不足之处。
而滇朔因为在寒冷艰苦的北地生长,羌族的汉子都是性情比较急躁火爆的,所以犯了错姿势不对的人,就会受些皮肉之苦。不过有意思的是滇朔这么一打还真有效果,因为大多数人都是穷苦出身,多少有些记打不记斥的毛病,而那些少年也是见怪不怪,一些在旁边农闲看热闹的百姓都是有说有笑的,被打的人呢则是嘿嘿的摸着自己的脑袋瓜有些不好意思。
自家孩子能够选入柳陟卫,无论是在先零羌还是在柳陟的原住民看来都是十分骄傲的事情,这代表了楚羽对他们的认可,所以这一没事的时候柳陟城外就会汇集一些打闹的孩童年迈慈祥的老人,还有被选入柳陟卫少年的家人,一边在旁边一看,一边评议谁家的孩子训练的更好。
而在旁人围观下,少年们仿佛得到了无形的鼓励,一个个的腰杆挺得直直的,生怕自己的家人因为自己落后而脸上无光。
等到了傍晚,操练了一天的人们稀稀落落的回到自己家,楚羽才得闲来到了一直比较惦记的兵器作坊。
来到作坊就看见坊里的人们大都****着上身,挥汗如雨的敲打锻造着铁芯,而外面惬意的春风丝毫无所踪影,只有蒸腾的热气在作坊里面。
足足有五间平方空间的瓦房里灯火通明,光着膀子专心打造弩机的羌族老铁匠正在细心的听从大汉匠户的建议,旁边年轻的学徒不只是NPC还是生活玩家正在细心的记着他们的交流经验。
只是随便一看楚羽就觉得这蹶张弩“大汉专利”的称呼真不是空口乱叫的,按照匠户的介绍,这弩制作分为三部分:臂、弓、机。
这制作起来首先便是机,弩机一般为铜制,装在弩“郭”(匣状)内,前方是用于挂弦的“牙”(挂钩),“牙”后连有“望山”(用于瞄准的准星),弩的“望山”刻有刻度,作用相当于现代枪械的标尺,便于按目标的距离调整弩发射的角度,提高射击的命中率,在在铜郭的下方有“悬刀“(即扳机),用于发射箭矢。当弩发射时先张开弦,将其持于弩机的“牙“上,将箭矢装于“臂“上的箭槽内,通过“望山“进行瞄准后,扳动“悬刀“使“牙“下缩,弦脱钩,利用张开的弓弦急速回弹形成的动能,高速将箭射出。
其次便是弓,将做弩弓的竹片木片削成一定比例的薄片,然后用特定比例熬制出来的胶汁进行粘合,粘合之后在风干,风干后在粘合,等达到了一定的厚度才会开始固形,然后在衔接上好的牛筋、或者裁制的生牛皮这样一件完整的复合弩弓才完成,由于形似扁担,所以俗称“弩担”。它的前部有一横贯的容弓孔,以便固定弓,使弩弓不会左右移动。
臂为连贯始终的关键,它的正面有一个放置箭簇的沟形矢道,使发射的箭能直线前进。后部有一个匣,就是弩机;匣内前面有挂弦的钩,钩的后面装有瞄准器,就是“望山”;匣的下面装有“悬刀”(扳机)。发射时,先将箭矢放在矢道上,把弓弦向后拉,挂在钩上,瞄准目标后,一扣扳机,就将箭射出。
在弩上的弓是横置的,藉由扣动板机将绷紧的弓弦放开来射出弩箭。重新拉紧弓弦时,以弩平放面前,左右脚掌俱揣入拇内,紧接弩劈,撬上腰钩,钩住弩弦。两手拉腰钩索,两脚掌往前一蹬。劈体往后一倒,一齐用力,才能来开弩弦,挂上机括。
由弩所发射出的方镞箭或弩箭,射程比一般的箭来得短。方镞箭可以在飞行时保持平稳,并且带有一个尖锐的金属箭头。
而弩臂和弩机可以使得弩延时发射。射手使用时,将张弦装箭和纵弦发射分解为两个单独动作,无须在用力张弦的同时瞄准,比弓的命中率显著提高;还可借助臂力之外的其他动力(如足踏)张弦,能达到比弓更远的射程。
楚羽没想到一件弩的制作会有那么多的讲究和学问,比起马槊三年之久的造法,弩的制作有之而过不及啊,看来这弩没个个把月是做不好了,自己还是回来在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