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网游之谁主沉浮> 第26章 伊河两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章 伊河两岸(1 / 2)

长社一役,孙策几乎一战成名。

无论是大汉的少年功臣还是《生存》中“巾帼一哭为蓝颜”的男主角,都可谓是占足了一时风头。

这对于大汉朝廷来说算是个极大的好消息,三个年少俊杰分别在不同的战场斩获了属于自己的功劳,帮助大汉官军逐渐稳住了动荡不安的时局。

冀州和颍川战场的节节胜利给了南阳郡镇压起义的董卓无穷的压力,朝廷也似乎想起了嵩县一战是何之故。

北上入寇的何曼部是怎么进入司隶的,上千黄巾贼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洗劫了一路的县城,于是乎弹劾董卓的奏折如同雪片般飞来。

现在的张让也不敢保董卓了,一是当初是他推荐董卓去镇压南阳黄巾,拜为中郎将的。现在外面的形式一片大好,而士族掌握的权利也越来越大,自然是要反击的,而董卓因为是当初张让推荐的人选,便成了士族外戚众人的众矢之的。

现在的他真的算是有苦说不出了,张让为了脱嫌置之不理,而他现在又受到了严重的质疑。

幸亏是嵩县一战胜了,万一让贼兵犯入京师那至于天子的生命,至于京师的脸面于何处。

就这样,董卓因镇压南阳黄巾不利,获罪革职,一夜回到解放前,落魄的率着李傕与郭汜两大心腹被贬陇右。

弘农郡柳陟县。

楚羽几人骑着马走在伊河的沿岸,经过曾凡详细的介绍,方才得知伊河发源于熊耳山南麓,流经嵩县等地,蜿蜒于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依永宁关注入洛水,与洛水合称为“伊洛”。

因为柳陟长久以来地处熊耳之边,又有伊河之水在旁,因此农耕并不是其唯一的生存手段。

沿着河岸走到了几乎伏牛山下,似乎根本没有多少田地用于耕种,而人们为了逃避战祸,早就荒弃了这片肥沃的土地。

伊河两岸尚且如此,至于其他地方如何自然可以遇见。

楚羽根据“龙组”所提供的的数据,伊河沿岸所能开垦的田地最少可达万亩之多。

当然由于山清水秀,伊河水质十分的清澈,所以土地的土壤都可称之为良田,只是可惜因为战乱苛税繁重,再加之朝政日非,以至于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比起后世关中之地的贫瘠,此时的柳陟恰恰是伊河水流最充足的时期。

当然有河有地便要有引水开渠灌溉,方才能为之良田。

可是荒芜已久的地表除了之前开垦时留下的堵塞年久没有疏通的干道,全都是一片衰败的景象。

预计情况远远要比楚羽预想的好,毕竟只是荒废许久,沟渠年久失修。并没有那种土地贫瘠无法耕种的情景出现。

相信如果自己将这些渠道重新疏通,然后开出更多的沟渠进行灌溉,相信不久完全就可以使之成为良田一片。

虽然大汉北方的各地大抵都是如此,年久失修的水利工程相比也会让刚刚接受水土之事的老师张博雅头疼不已吧。至于修缮的经费无论如何是没办法再要了。

一是楚羽是个要脸面的人,总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赖着老师帮忙,二来国库空虚的大汉王朝已经被黄巾起义折腾的精疲力尽了,哪还有多余的财力去支持自己的想法。

这是多好的一块地盘,山清水秀外加平原良田。楚羽几乎已经决定将南方的水稻引进,如此丰富的水资源怎能不发挥其作用呢。

就在楚羽感叹的时候,曾凡拉着勉强能控制住的马匹,缓缓说道:“大人,此地都是上好的良田,只是河渠年久失修导致荒废,现如今天下****,流民四处逃窜。索性我们不如招募他们开垦土地,在给与其政策上的扶持,不出一年便能五谷丰登。”

楚羽表示赞同,的确曹操也曾经也因屯田专门设了一个中郎将负责此事,许以惠策。百姓无不感恩戴德。

“曾亭长所说不错,枣祗虽身为白身,但也知农耕之弊在于时势。承蒙楚骠姚厚爱,亲自前往颍川阳翟接吾一家老小,以免殃及战祸,今枣祗甘愿出仕为楚骠姚驱乘。”

叮!“恭喜玩家楚羽获得了颍川名士枣祗的效忠。”

枣祗

忠诚:鞠躬尽瘁

职业:隐士(隐居不仕之贤者,贤者进阶+5谋略)

身份:颍川名士

等级:70级(475382\/735513)

根骨20,谋略85,战力5,敏捷8,魅力6,悟性10,幸运10

武技:无

文技:五谷丰登、劝课农桑、勤修武备

看到枣祗终于甘愿出仕,楚羽兴奋异常。或许真正熟悉的人才会知道此人之雄才,或许他在历史上的作用并没有郭嘉、贾诩那般对曹操的霸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可是他的出现却带来了整个曹魏势力再也不为钱粮所发愁的“屯田制”。

关于此人的生平,历史上记载的寥寥无几,可是但他所首倡的“屯田制”,却在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史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