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年6月,在奇维洛自治行政州的冬川实验室内,世界上第一台武斗装甲的原型机:‘铁号’诞生了。
同年11月,武斗装甲获得世界政府的官方认可,并正式加入军事生产序列。
同年12月,武斗装甲之父,冬川实验室的两位主持研究员:安菲斯罗教授和巴答莫尔教授,双双获得世界政府颁发的‘时代’勋章。
2103年8月,巴答莫尔教授脱离冬川实验室,加入动力重工集团,主持新一代动力引擎的研发工作。
2117年7月,在动力重工集团的实验工厂中,‘微型核聚变动力引擎’研制成功。
同年9月,首台以‘微型核聚变动力引擎’为核心的机动装甲原型机:‘烈焰’现世。
2161年1月,动力重工集团向全世界公布了一种划时代单兵武装——‘纳米装甲’的面世。
2169年5月,曾经一度解散而又重组的冬川实验室高调宣告,生命与科技相融合的最高奇迹——‘生命装甲’,已经诞生……
——摘自《战斗外壳·创刊号·卷首语》
星斗的脑海中,反复闪过曾经在书上看过的那些机动装甲发展史。
在机动装甲正式发展起来之前,武斗装甲确实曾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疯狂热潮。
其时,有十数亿的军人与民众,将武斗装甲奉为力量与荣誉的象征;武斗装甲相关的电影、电视剧、动漫作品和周边产物风靡一时。
可惜,随着机动装甲的兴起,武斗装甲的光芒迅速黯淡下去,最后更沦为‘怀旧’类型的饭后谈资。
一切,都只因为‘力量’。
核心动力源始于人类**的武斗装甲,先天性便有着各种不足:再强大的人力,再强的增幅倍率,面对机械引擎那动辄十数吨的庞然巨力,依旧脆弱得像是瓷娃娃一般。
正因为如此,武斗装甲惨遭时代的无情淘汰……
七号维修库的秘密小空间内。
星斗屏住呼吸,将金属箱前盖缓缓扳下。
金属板盖与地面摩擦着,发出咯吱咯吱的刺耳噪音。
一股淡淡的机油味道散发出来,金属箱中的内容物已经表露无遗。
头盔、胸甲、护肩、护臂、护腕、手套、腰甲、膝甲、长靴……一整套造型流畅的金属铠甲静静地躺在箱体内;那墨黑色的主体涂装,搭配着橙黄色条纹边饰,使得这幅古老的装甲,散发出一种沉稳、幽深,却又蕴含锋芒的奇特格调。
星斗俯下身子,掂起了一截护腕。他感觉到手上沉甸甸的,至少有七、八公斤重量。
按照这护腕的重量与比例估算,这套武斗装甲的总重大约在两百公斤左右。
一个普通人,如果在身上穿了这么一副铠甲,恐怕连动都动不了,更不用说战斗了。也就难怪,当年在军队中,对武斗装甲士兵的身体素质要求,可谓达到了严苛的高度——综合动能必须在一百公斤以上。
普通壮年男子的综合动能,也就在五十公斤左右。
那星斗现在的综合动能有多少?
星斗不知道,但他已经脱下自己那一身破破烂烂的衣裤,开始一件件地把武斗装甲部件往身上套。
沙沙……沙沙……
装甲部件之间摩擦着,发出了类似沙锤摇晃中,沙粒流动、碰撞的声音。
这其实是装甲半金属质肌腱的抽动、摩挲之声。
长靴、膝甲、腰甲、胸甲、护臂、护肩、护腕、手套……
最后,是头盔。
正如这套装甲的原主人所记述的,这件头盔已经严重破损了:一个弯月形缺口从头盔顶部斜斜向左裂开,露出了至少星斗的三分之一脸孔。
星斗大半个额头、左眼和左颧骨都透过这破裂的头盔面罩,暴露在空气中;裂口上方,脑门中那枚被子弹造成的‘竖眼’异常醒目。
当星斗将全套武斗装甲穿戴完毕之后,头盔内部洒下了一片柔和的天蓝色光芒,面罩反侧浮现出一行行的数据——很明显,因为头盔破损的缘故,面罩内侧屏幕缺失了很大一块。
一把沙哑的电子合成音随之响起:
“设备已经启动,军用人工智能编号D133为您服务。哔……检测到未知武装士兵。由于本设备的基因锁为可读写状态,请问是否需要进行详细的体质匹配测试?”
星斗犹豫了一下,回答:“是。”
电子合成音:“哔哔……哔哔……未知武装士兵的综合动能测定为:二百一十三公斤,符合本设备使用条件。请问是否进行空白基因锁的写入锁定?”
“是。”
“哔哔……哔哔……基因锁已经写入基因密码,锁定生效。请设定武装士兵自身称呼,”
“星斗。”
“哔……武装士兵称呼为‘星斗’,确定吗?”
“确定。”
“哔……武装士兵称呼确认为‘星斗’。现在,请为本设备重新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