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些日子,终于从一个古董商人手里收到了一个类似于墓志铭的拓本,还有随着拓本一起的几件金玉珠宝,依稀从拓本残缺的文字中可以看到南下三百六十歩故魏武帝陵西北角等字样,说明墓主的身份不低,应该是曹魏宗亲或高官。
这魏武帝,不就是曹操么,死后谥号武,刚彊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这也就是为什么谥号是武的原因。
既然都挖到这个墓了,想必临近的西陵曹操墓也是岌岌可危了,这些摸金校尉可不管这么多,已经近在迟尺,不捞一把可对不起自己,这下可不得了,原来早在贞观十九年二月,太宗皇帝在御驾亲征高丽途中拜谒了曹操的高陵,并亲自作了一篇题为〈〈祭魏武帝文〉〉的祭文。将曹操和商代的伊尹,西汉的霍光相提并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这要是曹操墓被发冢了,又会有一大批人被牵连进去,这不是**裸打肃宗皇上的脸么,岂不是要背上一个不孝的名义。让皇上面子上过不去,岂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也真是讽刺,史书上记载,曹操为了弥补军费不足,设置了摸金中郎将,专门发掘汉代以前古墓,没想到死了几百年,终于有人惦记上了他的陵墓。
可史书上也说,曹操入葬,除四箱衣物外,也就只有一些陶器陪葬,都不是什么值钱的玩意,为什么还有人在打主意了。
在亮明身份后,古董商人也就把知道的情况都交代了。
原来,这一伙是从外地流窜来的团伙,已经在京郊做了几次案,但转给古董商人的东西却是从千里之外相州邺城带来的宝贝。
这下燕子显已经确定无疑,来不及等刑部的公文,燕子显让张雷带了二十人已经先期奔赴过去了,带着燕子显盖有印章县尉大印的文书,以通缉追查犯人为名,去保护曹操墓,晚了就糟了。
齐王最终还是没有救下来,这让燕子显很过意不去,但是王缙侍郎还是传达了太子的谢意。
“王大人,这是卑职已经查到的证据,希望您能派我去保护古墓并破获这起发冢大案,这魏武帝曹操墓可是太宗皇上曾经在征伐高丽的途中拜谒过,并写过祭文,这要是被发冢了,怕是从上到下有很多人都要倒霉了。”
王缙侍郎总是对这个年轻的燕子显充满了好奇,请了一段时间的病假在府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居然又被他查到这盗挖曹操墓的线索,真是一员福将。
王缙侍郎向刑部尚书汇报后,尚书大人听后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本想着还干几年就平稳致仕,没想到到了到了还遇到这么件事情。
尚书大人大笔一挥,就以燕子显此次去岭南高质量完成押解任务,和在押解期间所破案件彰显功绩,迁为长安县主簿,正九品上,加刑部司法参赞临时头衔,并以刑部名义发出公文,要求相州刺史衙门予以大力配合。
没想到去完岭南,又得再去相州,这次又是千里奔波,看来燕子显就是个劳碌命。以杂途谋求晋升就是如此,一级一级升迁,也许数十载的光阴,燕子显年方十八岁就已经担任了主簿一职,在杂途中已经是升的很快了。
这次刑部很痛快的就先支付了五百贯的盘缠,案子和案子的待遇都还不一样,这案子还没办就先给了钱。
燕子显回到府里,就开始发召集令,把人手集中起来,这次去,还是准备带三十人,备足武器、手铐、防刺服。并让府里下人,抓紧时间制作干粮,蒸了两千个馍,又采买了五百斤风干牛肉,这次不同上次,这次必须抓紧时间赶到,制定摸查方案和抓捕方案,怕是没有什么时间去正儿八经的吃饭去了。
王缙侍郎也没有闲着,马上去了东宫。
“启禀太子殿下,老臣刚刚从燕子显那里得到一个消息,魏武帝墓附近有墓地被盗挖,已经查证为曹魏时期的某位官员,其墓志铭拓本上清晰显示离武帝墓已经不远。我们得到的只是拓本,相信墓志铭的内容已经被这伙摸金校尉所知。我和尚书大人商量后,尚书大人给了他一个司法参赞的头衔,让其查办此案,但我恐地方官府不怎么买账,还请太子殿下委以东宫名义,让这小子能够彻查此案,也向外界展示东宫吸纳人才,千金买骨的形象。”
“王大人,这个案子,向燕子显提供一些帮助这到没什么,但是委以东宫官职,是否会犯了皇上的忌讳,也会让皇后和李辅国等人借机对我发难。”
“太子殿下,齐王已然是前车之鉴,在一定范围内必须最大限度掌握民意,获得威望,这样才能保住太子殿下的地位,皇上是不会过分打压太子的,皇上年轻的时候体会过当太子的苦楚,不会格外打压太子殿下。我们现在的情形已经是岌岌可危了,再不有所行动,真的会死在皇后和李辅国的阴谋里。”
“那好吧,传秉笔太监,给本宫草拟文书,加燕子显为太子内方典直衔职,以便行走。
听到有东宫的人过来宣旨,燕子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