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州,雍县,城外十里铺,村民燕老六的儿子已经躺在家里一个多月了,起初以为是受了风寒,请了大夫来看,大夫说非药石之力。家人又去找了本村的神婆,神婆化了符水给这孩子喝了以后还是不凑效。
据神婆讲,这孩子三魂丢了一魂,得去道观请位道士来做做法,可否能找回这孩子丢失的魂魄。燕老六早已花光了家中不多的积蓄,哪还有钱去请道士,只得等秋季丰收后,将粮食换点钱了再做打算。
似乎一个梦串着一个梦,梦里似乎有和李胖子喝酒的场景,有童年和表哥一起玩耍的情形,有警校读书时候的一些琐事,不知道怎么回事,头隐隐作痛,似乎又回到了殉职前的那一幕,和歹徒正搏斗着了。
意识时而清醒时而恍惚,似曾相识却又记不得太清晰了,这孩子似乎在梦游着,梦到最后,头痛的醒了过来,缓缓睁开眼,这孩子不禁吓了一跳,自己不是已经死了么,怎么醒来却在一个小屋里,不是应该在医院里抢救么,不错,这孩子就是燕九。
燕九使劲想了想,看看屋里的装饰,自己不像是在片场啊,因为最后的意识还停留在医院抢救了,当时都已经生死一线了,怎么可能好端端地躺在这个小屋里了。
难道死后的意识穿越到了古代,一定是的,这怎么办,有没有什么办法把自己再穿回去啊,记得在打雷等特殊场景下有可能会穿回去,但记得曾经听过乡下叔公讲过,人的身体湮灭了,魂就回不去了,想来自己的肉身已经被火化了,如何穿回去只得待以后想办法了,既来之,则安之,还是先想想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吧。
“孩子,你醒了,当家的,快进来儿子醒了。”推门而来的是燕老六的妻子也就是燕九现在这具肉身的娘亲了,看着这已经夹杂着白花的妇人,燕九忍不住心酸,想到另一个世界的父母,怆然泪下,脱口而出“娘亲,我这是怎么了。”
“孩子,你前些日子误入墓地,丢了魂魄,神婆说要请道士来为你作法,奈何家里没钱,只等着丰收了卖了粮就给你请道士来看,天可怜见我儿,幸好你醒来了,要是再醒不来,娘也不活了。”妇人一边抚摸着燕九的头,一边抽泣着。
“我儿醒了,感谢神灵保佑,老婆子,赶紧给孩子弄点小米粥,好生将养一段日子。”燕老六也是喜极而泣。这孩子就是他燕家的独苗,要是夭折了,那可就对不起燕家的列祖列宗了。
索性燕九也是个机灵鬼,也就打着失忆的借口向燕母打听着来龙去脉,原来穿到了唐朝,燕九刚开始还挺高兴,可是一听说现在是肃宗当朝,原来已经盛唐不在,大唐开始走向衰落了。
有点哭笑不得的是,在这他也叫燕九,不过不是家里行三,而是燕父子侄辈里行九,所以就起名燕九。看来几辈子都和燕九这个名字有缘啊。
想到家中一日两餐,让后世吃三餐甚至多餐的他,饥饿难耐,即使村中田地较多的人家也只吃两餐。
但是肚子也确实是饥饿啊,于是燕九经常到村子附近的小河里摸些鱼虾,架起木柴烧烤着吃,但是没有盐,吃起来也毫无滋味啊,于是燕九把摸到的河虾捡回家,放在簸箕上晒干,然后又用石磨推成分,造出了最原始的调味品。
“我儿,这些虾粉你用来作甚。”燕母看着燕九装了一碗河虾磨成的粉,想着这孩子自醒来后,变得比以前聪慧了很多,想是神灵给这孩子开了慧根。
“娘,这虾粉你以后炒菜或做羹的时候可以适量放一点,菜的味道可以提鲜。”燕九把用途给母亲一讲,燕母就明白了,晚饭的时候,菜确实比平常的好吃了许多。
“孩子他爸,你看小九这孩子甚是聪明,等到手头富裕了,还是让他拜个先生蒙学,读几年书,或许祖宗保佑,保佑我燕家将来出个读书人,那不是比咱们这些泥腿子强千倍百倍。”
“嗯,你说的也是,村里教蒙学的王秀才学问大,等宽裕了,就得拜先生去,这孩子,以后有出息咧。”
看着父母亲还在为自己的前途商议,燕九心里暗暗想,看来不管是哪个年代,父母都为子女计之深远,可怜天下父母心。虽然燕九在穿越前只读了警校,但是起码这些年的义务教育业没有白学,唐代的柳体颜体他也略通,因为前世练过字帖。
但是,如何能挖第一桶金,如何能在唐朝吃饱饭,吃三餐,还能有点肉,有点酒,这就需要燕九自己想办法了。但是现在能干什么了,也才年仅16,虽然在古代已经能当劳力使用了,但是除了种地,没有别的活可以干。
“小九,快回家,你县城里当捕快的二叔来了。”燕九正在小河里摸鱼虾,同村的叔伯在喊他。“知道了。”拎着今天的收获,燕九快步走向了家里。
“大哥大嫂,我这次来,是想带小九去县城。”燕九的二叔燕顺在县衙当了十年的捕快,虽然没有升迁,但也算是雍县的地头蛇了,逢安史之乱,雍县位于京畿之地岐州治下,衙门普遍缺人,县城里的捕快不少都被抽调到了州府,这次县令崔大人要新招募一批捕快,命司马捕头负责招募,燕顺自己的儿子尚幼,于是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