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千的眼睛死死的盯着城外,那走过来的一千多人前面的一百多百姓,他们之间看似走在一起,但是从李小千这个角度看下去,前面的百姓和后面伪装的百姓之间有三四米的距离。
渐渐接近城外护城河的时候,果然不出所料的喊了起来:“请开门让我们进去,开门让我们进去!”
远远听去,似乎声音很着急,但是李小千听来,这些声音带着颤抖,那是一种被胁迫的颤抖。
当然,开城门放进去,自然就要放下吊桥,而叫放下吊桥,不一定开城门,所以这个喊话,确实很有经验。
当然这些老百姓这个时候不会想到这些的,而且苏州城的吊桥一般不吊起来,只是到晚上的时候关城门而已。
这个时候李智何走到身边,说道:“千哥,怎么办?”
李小千并未回头,只是看着城外的百姓,提高声音问道:“你们都是苏州城的百姓吗?”
前面的那一百多百姓相互看看,然而他们后面的那一千多人当中有几个人喊道:“是,我们都是城内的百姓!”
李小千说道:“既然你们是城内的百姓,应该知道,城门在天黑前半个小时就关门,你们直到现在才来,这是如何解释啊?”
“我们因为劳作晚了,回来得晚,快开门,我们家里老婆孩子还等着我们回去啊!”
那些伪装百姓的人,的确心理素质不错,就连说话的时候,语气都显得一副归心似箭的样子,这要是不知情的人听到了,也许会为他们的“真情”所感动吧。
但是李小千知道这些人不是,至少大多数的人不是。当他看到最前面的那一百多人眼里渴望活着,渴望生命的那一幕,心里某根弦似乎崩了一下。
心里一个声音在问自己,难道为了自己的目的,真的要牺牲下面那些无辜百姓吗?
下面的百姓哭喊道:“开门啊,求求你们开门!”
李小千的目光一凝,死死地盯着已经接近护城河的百姓。这个时候,走在后面的伪百姓很快就跟上真百姓将他们分开了来,差不错十个伪百姓之间就有一个真百姓。
如此一来,只要打开城门的话,就必须把所有的人放进来,一旦不开城门,那么所有的人都要被关在城外,其中也包块这一百多无辜的百姓。
看到那些百姓脸上流露的神情,李小千深呼吸两口,心里做了一个决定,对李智何说道:“现将内城门关起来,没有我的命令,不允许打开,然后开启外城门,将他们放进来!”
听到这话的李智何脸色一变,说道:“千哥,你要放他们进来?”
李小千点了点头,面无表情的说道:“他们都是老百姓,不管是冥公司的老百姓还是南冥门的老百姓,都是百姓,无辜的百姓,我们不能因为战争,将他们带进火坑。”
李智何郑重的点了点头,说道:“是,千哥。”
当即去往内城下令关闭内城城门。一般来说,大城市的城门,分为外城门和内城门。
两个城门相隔不远,外城门最为坚固,也是防御敌人的第一道防线,而内城门,则是相对要矮一些弱一些。
内城门的建设,是给城内住在城边的百姓一种安全感,要是直接住在靠近外城门的城下,那高达十几米的城墙,也会给人带来一种心里压力。
所以外城门和内城门几乎是两道城墙,在两道城墙的中间,就是一条环绕城市的通道。
要是有什么活动或者游行,这个通道就是可以使用。但是战争的时候,只要打开外城门,几乎就是攻了一半的城。
一般来说除非人死城垮,又或者投降,不然,外城门是不会打开的。内城门说白了就是给城中百姓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的,除了几个城门那里,其他地方的城墙,基本上就是一块砖的厚度。
而外城,不管是城门还是城墙,最起码的厚度也在一米以上,十几米高以上。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外城和内城之间的差别在哪里了。
但是此刻李小千做出这个决定,不但是一个大胆的决定,而且这也给他后来的事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虽然,现在的李小千只是对要将老百姓当成箭靶子或者送死心里不忍。
李智何去往内城,将城门关了之后,带着潜伏的那五百人从内城门瞭望台的走廊上来到外城门,然后走到李小千这边集合,听候差遣。
所谓瞭望台,其实是内城门的城门和外城门城墙之间的一座桥,关了内城门就可以迅速到外城门增援,或者外城门被破,也可以经过这个桥进入内城门,这样的话,不用开关内城门也能进出两地。
当然这个瞭望台随时可以拆掉。
其实按照专业术语来说这不叫瞭望台,应该叫天桥,但这是军士专用的,而且城墙是军事禁地,百姓不允许上来,所以瞭望台就是军方的秘密。
其实,瞭望台的由来,是用来监视内城和外城之间通道一切事情的。因为外城墙的城墙垛子厚达近一米,人是不可能站在城墙上探头看向内城,而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