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李悠然同学,《悟空传》的首日销量就创造了一个新的记录,作为《悟空传》的作者,你觉得你已经超越白桦爵士了吗?”
李悠然随便又指了个记者出来,这个记者提出了一个很阴险的问题。
“首先,我并没有觉得我现在已经超越了白桦爵士,《悟空传》能有如此恐怖的销量,我也是始料未及的。”
李悠然中规中矩的回答让台下的记者有些失望,他们本以为李悠然的回答能够像刚才那么霸道。
这些记者的小九九,李悠然摸得一清二楚,他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顺着他们的话回答。
若是他刚刚回答我已经超越了白桦爵士,超越了文学圈的先辈,他用脚趾头都想得出来明天的报纸上会怎么写。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李悠然竖起食指。
听到李悠然的话,台下的记者都争先恐后的举起手来,他们可不想错过最后一个提问的机会。
“洛城青年报的记者,对!就是你,请你提问!”
李悠然指着一个大约十**岁的女记者说道,刚开始那个女记者明显没有想到李悠然会让她提问,毕竟洛城青年报对于其
他的报纸仅仅只是一家小报社而已,她也不过是个实习记者,今天过来只不过是换着学习的态度,准备打个酱油。
洛城青年报的读者一般都是年轻人,毕竟报纸写的内容都是年轻人比较喜欢的东西。
“哦哦哦……请问李悠然同学,我想问的是你对于现在那些拼了命想要出名的年轻人怎么看?”苏离的声音带着些许颤音
,她有些激动,这可是她记者生涯的第一个问题!
很明显的,她忽略了一个问题,李悠然才十五岁!而她想象中《悟空传》的作者应该是个中年人,或者老大爷!
虽然明知道自己去参加《悟空传》的记者招待会只是个打酱油的,她还是很认真的准备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刚一说出口,她就后悔了!差点急的眼泪都掉下来了,他会不会以为我是故意刁难他呢?
李悠然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女记者会问出这样一个问题,难道我很老吗?
“不知道现场的各位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出名要趁早!”李悠然没有直接回答苏离的问题,而是反问了一句话。
“出名要趁早?没听过啊!难道是那个作家或者名人的名言?”
“没听过!”
在场的记者们都没有听过这具经典的话,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张爱玲,这句话自然也无从说起。
“出名要趁早,这句话想必在场的记者朋友都很陌生吧!因为这句话是我说的,在如今文学和艺术逐渐成为主流的社会,
有着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想要一夜成名。”
说道这里,李悠然顿了一下。
“不可否认,这句话还是有着几分道理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出名早的
话,别人会认为你年轻又有才干,会给你提供更好的各方面机会,如果你老了,毕竟少了那么多的活力,只能安享晚年。
即便是严谨的文学圈,人人如跑街的保险推销员一般,以这句话为行动的唯一准则,唯恐自己的大把青春和才华过于寂寞
,厚积薄发,十年磨一剑已是大大的过时了,细数现在的演艺圈、文学圈、音乐圈,有多少少年成名的人,有多少想要成
名的人。”
“不过,在座的各位记者朋友都知道,或许你们也曾经报道过关于少年天才的事情,不过你们想过没有?那些趁早出名的
童星,天才作家、音乐天才有多少人是因为年少成名而成为了古时的伤仲永。最后还能坚持下来的有多少人?名声这东西
,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有多少年少成名的人因为这份看不见的压力而泯灭于世间。所以,出名必然要趁早,但是你也得有
与你得到的名声相对应的才情。”
李悠然对于这句话可是深有体会,前世有多少人将张爱玲的“出名要趁早”当做自己的人生格言,又因为这句话害了多少
人。
在场的所有记者对李悠然的这句话深有感触,作为一名记者,见过的起起落落多了去了,在三大圈子里,今天你或许名声
大噪,明天你就一文不值。
“好了!我已经回答了你们三个问题!今天关于《悟空传》的事情也结束了。
在场的记者都有些无语,不过显然李悠然的第一个回答和最后一个回答已经让他们很满意了,这可都是新闻啊!
就在台下的记者都准备走了的时候,李悠然又叫住了他们,并且将一个惊喜砸在了他们头上。
“等等!虽然今天关于《悟空传》的事情已经完了,不过我接下来要宣布两个消息,相信很多记者朋友对这两个消息应该
算的上是大新闻。”
台下的记者们有些疑惑,不过都停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