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裴文中引着韩延凌专走宫中僻静人少的小路,不多时便到了慈庆宫。
太子正躺在逍遥椅上闭目养神,一旁吊着一条胳膊的王安在一旁伺候着。
听得脚步声,朱常洛睁开双眼,见裴文中带着韩延凌进了门,便笑眯眯的站起身来。
“卑职见过太子殿下!”
韩延凌还没等行礼,已经被快步走近的朱常洛扶住了。
“延凌,在本宫面前就不用如此多礼,来,坐!”朱常洛亲切的拉着韩延凌在锦墩上坐了。
“昨天的事,做得好,做得好啊!真是大快人心,本宫果然没看错人!”朱常洛开门见山如此夸奖定然是知道事情的内幕,至少知道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一步韩延凌在其中的推波助澜功不可没。
如今搬到了郑家,朱常洛的太子之位稳如磐石,自然兴高采烈。
韩延凌心中暗暗心惊,自己在郑家造反之事上是花了不少心思,可是太子如何得知?
但转念一想,太子能轻易把自己安排进锦衣卫,在锦衣卫的势力可想而知,若说没有耳目那可就太说不过去了。
想通这点,韩延凌心中便释然了。只是现在的朱常洛与历史记载的荒淫无度的纨绔子弟大相径庭。那朱常洛登基一个月便离奇暴毙是不是另有隐情?
想到这里,韩延凌的心中突然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
朱常洛并没有注意韩延凌神色有异。仍然兴致勃勃的问道:“方才父皇召见,可有什么消息?”
太子双目中满是热切的神色根本掩饰不住,他现在最希望得到的消息便是郑家马上吹灯拔蜡,因此不惜铤而走险这个时候召见韩延凌。
“皇上命我查郑家。”韩延凌不咸不淡的回答。
“什么?这个时候还要查?”太子有些不敢置信。
裴文中胸有成竹道:“太子放心,皇上的意思很明白,就算扳倒郑家,也不能让郑家造反的事情公诸于世,那是天家的耻辱,以皇上的性格,虽然不至于将郑家满门抄斩,但郑家这次是真的完了,估计下一步福王就会去封地就藩。您的太子之位今后便稳如泰山。”
韩延凌很惊讶,同样是年纪轻轻的裴文中,竟然能如此洞察人心,难怪能成为太子的首席幕僚,果然有气独到之处。
“裴赞善说的不错,卑职提前恭喜太子了!”韩延凌起身,郑重的施礼。裴文中见状不甘人后,也起身拍马屁。
朱常洛转忧为喜,忙招呼两人重新落座。
韩延凌不愿在此多呆,万一被皇上的人知道,对自己很是不利。
“殿下,卑职现在诸事缠身,不能多呆,况且若被有心人看见,于太子也不利,若无事,卑职先行告退!”
朱常洛点点头道:“延凌,你能不骄不躁,本宫心中很是欢喜,你尽心为本宫效力,日后自然亏待不了你!”
朱常洛又说了些封官许愿拉拢人心的话,才依依不舍的送走了韩延凌。
望着韩延凌离去的背影,朱常洛点点头,心中若有所思,脸上满是赞许。
王安凑前,道:“太子爷,我看着姓韩的小子老成持重,是个得力的人呢!”
朱常洛点点头,道:“确实是个人才,今为我所用,当真是助益颇多,只是当初为了方便把他安插在锦衣卫也没想过许多,如今此人出身锦衣卫,今后于朝中若想有所成就,难呐!”
听朱常洛如此一说,本来心里酸溜溜的裴文中心中也平衡了不少。
是,他韩延凌是挺有本事的,可你再有本事也是锦衣卫出来的人,满朝文武视锦衣卫如洪水猛兽,就算太子将来登基当了皇帝,也不能不顾满朝文武的感受贸然提拔一个锦衣卫身居要职。韩延凌混到头,也就是个锦衣卫指挥使了。
大明朝的文人们最重出身,朱常洛身为皇长子,就因为生母身份卑微而导致太子之位不稳。更何况一个乡下来的小农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