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兵的膏药旗,终于在山脚下出现了。
膏药旗后边的队伍密密麻麻一时望不到边。日军的前锋部队是一溜架着机枪的三轮摩托车,当作开路尖兵。后续作战部队的队伍夹杂着辎重车辆,搅得马路上尘土飞扬,象一长溜蝗虫般正向黑石山方向压过来。
二营观察哨发现后,心里既兴奋又紧张:奶奶的,终于来了。怎么有这么多鬼子?真够二营喝一壶的。
哨兵很快通过旗语接力,把消息传回了黑石山二营指挥部。
日军前锋指挥官在望远镜里发现黑石山上插着中**队军旗后,一下子就象打了鸡血般的兴奋。
他打了一个手势,命令部队停止前进。用电台和后续部队一阵通话后,在他指挥下,前面的鬼子部队很快地成战斗队形散开。
进攻开始了。
日军做事很认真也很精确,准备工作做得相当仔细。炮兵部队的炮弹几乎是十分准确地全部落在了黑石山二营山坡阵地上。如果二营当时没有把阻击阵地前移,在鬼子炮兵铺天盖地的一阵连续炮击下,二营官兵能活下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了。
现在,黑石山上炮声震天,浓烟滚滚,泥石乱飞,成了烟与火的世界。
山上的那些桔树彻底遭殃了。
有的被轰得连根拔起,种在山坡上的桔树本来根就不深;有的象被一个巨人象玩儿似的撕成枝干分离;有的被炮火击中后起火燃烧。
更可怕的是山坡上那些馒头状巨石,有几块在炮弹轰击下泥土松动,直接滚下山坡。
几个运气差的二营士兵根本来不及躲避,直接被压成肉酱。不幸被滚石压伤的士兵,也咬着牙拼命地保持安静,不发出一丝嚎叫。他们明白一旦暴露目标,全营官兵将被强大的日军部队轻易地消灭掉。
最难受的是医务兵,他不远处一个士兵被一块滚石正好压着腰部,脸上肌肉因疼痛而变形,口中鲜血冒出。如果此时有人上前出手推开那块石头,或许那士兵尚能活下来。但军令如山,医务兵现在只能扮演见死不救的角色,看着自己的弟兄生命垂危也无法去抢救。
这些士兵都接到一道死命令:在日本兵发起冲锋前,谁都不准暴露目标。
在二营的隐蔽指挥部里,二营长也在望远镜里也发现了这情况,但此时他只能让自己眼里冒火,别无它法。他只希望鬼子停止炮击,尽快发起冲锋,那样士兵们就可以摔开膀子和鬼子你死我活地拼杀一番。但理智告诉他阻击仅是任务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把日军引入战略包围圈里。
以往鬼子的打法都是一阵炮击后,大队士兵就会象潮水一样端着上着刺刀的三八大盖发起冲锋,今天的这大队鬼子却很特别,拼命地用炮弹轰击二营山上的阵地。
二营长观察了一阵明白了:这地形对鬼子冲锋不利,鬼子依仗自己弹药充足想把二营的部队轰得差不多了,才发起冲锋,鬼子指挥官想法也和自己一样,不想让士兵损失太多。
山上的一棵棵桔树,几乎都被炸成了一堆堆残枝败叶,很少有几棵是完整地竖在那里。
那日军的指挥官又拿着望远镜在观察山上的反应,但山上居然毫无动静,看上去中**队的士兵都死在大日本皇军猛烈的炮火之下,这种情况以前经常发生。
很多次日军和中**队作战时,不是被炮火轰得几无战力,就是一遭受炮击就跑得差不多了,冲上中**队阵地时,也就干些打扫战场的活了:对没断气的中国士兵捅几刀,对看上去还有反抗能力的直接开枪击毙。日本兵对中**队的武器很少感兴趣,很多时候是烧毁炸毁,重要物资才收拢一点。
但在战场上,如果有一点失误就意味着自杀,这是一条铁律。
鬼子的炮击终于停止了,整个山坡的泥土几乎都被炮弹翻松了,现在战场上一片安静。
日军指挥官举起了指挥刀,一小队日本兵几十个人向山坡上搜索前进。从日本兵的前进姿势上可以看出,这队日军象是来打扫战场的。这一切都是因为刚才那炮击和以往常胜的经验。
“命令一连准备战斗!不许使用轻重机枪,其余各连不准暴露目标,继续隐蔽!”二营长发出了命令。
他想继续藏兵,先给鬼子打一付麻醉药。
那一小队鬼子脱离大队人马,开始前进到一连的正面隐蔽阵地。
一连长是个保定军校出身的家伙,打仗非常讲究策略和效果。他知道日军的单兵作战能力和个体素质相当的高,从射击到拼刺刀格斗,日军都占上风。自己的手下在这方面不是日军士兵的对手。
日军这样训练士兵是有原因的。二战时,日本国力已经相当强大,但日本是个岛国,自身资源有限,大部分东西靠进口制造。德国在二战时已大量使用自动武器,一扣扳机子弹“哒哒哒”连发。但日本军部认为日本军队不能这样浪费资源,因此平时士兵训练十分注重弹无虚发和单兵格斗。
一连士兵的枪法远远要比全营各连高超,这和一连长的指导思想有直接关系。当其他连队在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