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忙的人自然要属三个信使,三人又用了五天时间匆匆赶回函谷关。
她们回来时,还带来了周王的旨意。
旨意一说完,除了王族,全军上下无不哗然,为周源鸣不平者无数,就是姜文与姜武两兄弟看向周源的目光也是满含歉意。
周源并未说什么,就像是早在意料之中一样。
晚上无人之时,周源打开烟雨给她的最后一个锦囊。
靳起告诉她,烟雨说是时候打开最后一个锦囊了。
锦囊只有几个字,若想当周王,一切听靳起安排。
或许是立功心切,周泾只用了八天就到了函谷关。
周泾进关一切都是姜文安排的,用太子仪仗,风光的很。
晚宴上,周泾正在大谈西周美好未来之时,靳起悠悠站起,说道:“大周还有未来么?赏罚不明,将士们怨言纷飞,以后还会有人为大王卖命么?”
在这种时候,靳起的话可是大煞风景,周泾自然不悦,问道:“何以赏罚不明?莫非五弟没给将士们应有的功勋么?”
“不是五王子,而是大王。五王子劳苦功高,率函谷关上下苦战月余,然而最后只得了个司马,为她人做了嫁衣。四王子只是督造箭矢,最后却得了头功,我看大王是老糊涂了。”
这可是大逆不道的话,就是姜文也觉得靳起的话说的过份了,若不是念在靳起出生入死,立功无数的份上,姜文马上就叫人将她推出去斩了。
姜文没说话,周泾却怒道:“大胆!你是何人?居然敢如此藐视大王,来人给我拉出去斩了!”
“我是何人?我是五王子封的万夫长靳起。”
“靳起?你非王族,居然可以升至万夫长,五弟你还真是好算计。为了笼络人心,居然将周礼都掘弃了!”
“太子殿下有所不知,如今大周正是用人之际,五王子也是为了激励将士,不得已出此下策。”
姜武立即开口,为周源辩解。破格提拔之事她与姜文是知道的,之所以装作看不见,是因为这效果实在是太好了,好到两人都不想制止。
自从周源用人只看功勋不问出处之后,函谷关上下一心,将士作战悍不畏死,比以往强上不知多少倍。
“我大周以周礼立国,歧视一个小借口就可以放弃的?二位将军放心,此事全是五弟的主意,向父王禀报时,我不会拖上两位将军。”
周泾这是好算计,她拿住了周王的心思。
如今周源不只是崛起,甚至可以说是功高震主,周王岂能安心?
周王将头功给自己,不只是因为如今自己是周王最佳的继承人选,还因为周王想打压周源。
这事儿正是个好借口,恐怕周王知道之后,周源难逃责罚。
只是她算计的好,有一个人比她算计的更好,烟雨一心帮周源,这种事儿自然在他算计之中。
听了周泾的话,姜文与姜武还没来得及答话,靳起却愤然而起,冲向帐外。
只见靳起拉起帐布,对着周泾大声说道:“我敬你是王子,说话还算是客气的。你看看外面几十万将士,皆是为五王子鸣不平者,你若是有但将你刚才说的话再向大家说一遍,我看看你今天还能不能活着走出函谷关。”
周泾闻言,向外看去。此刻已经是休息的时间,外面却是人山人海,大有大战来临之势。
就在这时,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五王子功高盖世,当登大宝,不然我等不服!”
一声之后,山呼海啸般的和声跟着而来,就是以姜文与姜武的定力也着实吃惊不小。
二人侍奉过两任周王,这一幕二人似乎感觉似曾相识。
想当年也有一位功高盖世的庶出,带领西周走过最危急的时刻,但周王最后还是将王位传给现在的周王。
那位庶出一怒而走,让西周失去了再统天下的良机。
时至今日,二人再次想起,不由得问自己,到底周王做的是对是错?
就像周源说的,周礼固然重要,但能让我大周兴盛的并非周礼。姜太公当初并非王族,武王为了让太公得以辅佐自己,不还是破例封太公为王了么?由此可见武王由有变通,为何我后背之人不知变通?我大周如今日渐衰落,和世人仅尊周礼,不知变通脱不开干系。
更让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之前二人派出的信使,此刻都站在靳起身后,意思不言而喻。
转瞬之间,本来志高气昂的周泾,马上又是冷汗连连。
士兵哗变意味着什么,她岂会不知道?
西周历史上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分裂出个东周,第二次虽然没有分裂,但军队士气大落,逃兵无数。
虽然知道事态严重,但此刻可不是她示弱的时候,她知道自己一旦示弱,这王位可就真的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你们这是兵谏你们知道么?兵谏者可是要凌迟的。”
“凌迟又能如何?将士们宁愿凌迟而死,也不愿死在大周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