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秦汉风云之独步天下> 第47章 撤往巨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章 撤往巨鹿(1 / 3)

在夏侯韬救下芸萝的第三天,斥候小队来报,邯郸兵马调动频繁,有针对性地向城东南集结,先锋部队已向邺县进发,若按正常速度,骑兵一天一夜可到邺县,步兵亦只需三天,桓楚等人心知肚明,此战势不可免。

桓楚命夏说、李溢与主动撤离的百姓先走,夏侯韬押运粮草辎重先行,放弃正常的路线,先入洛灰山中,从东郡以北进入巨鹿。桓楚与蒲坚、苏盛、章匡率二千马步军殿后。

临行时,已收到李左车快马急件,言明朝堂之上已说服赵王歇,赵相张耳当即命李左车在巨鹿南接应桓楚的军队。

李左车是著名的辩士,赵歇也不是庸人一个,张耳更是名动一时,他们应该明白,眼下秦军虎视眈眈,章邯、王离的数十万大军如两把寒光闪闪的利刃悬在头顶,魏、赵、燕三国随时都可能大祸临头,唯有众志成城,齐心合力,尚能一战。

定难军的到来总会在一定程度上牵制部分秦军,缓解巨鹿城防的巨大压力,况且,早在一个月前,赵歇为了做好应对章邯的准备,就命大将军陈余远上代郡招募士卒,据报招募已接近尾声,陈余即将率五万代郡健儿返回巨鹿。

邺县街道已经变得冷冷清清,很多百姓随着定难军撤离,他们的内心对秦国有着切齿之恨,他们情愿背井离乡,也不愿生活的秦国的****之下。定难军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废除秦法,与民休息,这才是邺县百姓渴望的生活。

当最后一拨百姓撤离之后,望着空荡荡的邺县,桓楚心中无限惆怅,这里是让自己首次一展身手的地方,可惜面对强敌,不得不选择离开,就好像缩回的拳头,不是因为畏惧强敌而退却,而是为了今后以更加迅猛的力量打击对手。

桓楚命令二千马步军急速向洛灰山前进,经过平时强化不间断地训练,定难军将士身体素质有很大提高,与当初不堪一击的流民大军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

桓楚沿途不断地催促大家,要加快行军速度,累的众人个个气喘吁吁,好在没有一个人敢私自停下来休息,彼此之间相互鼓励,甚至在暗地里较劲,谁也不愿意落在最后。

沿途中,桓楚与蒲坚商议如何御敌。邺县边境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孤城一座,唯有百里外洛灰山九曲十拐,山岭众多,可以凭借有利地形打伏击战。桓楚之所以让将士们死命地加速前进,目的就是想在洛灰山设伏,用小股骑兵吸引邯郸的骑兵先锋部队,利用秦军麻痹大意、骄傲自满的心态,打秦军一个措手不及,使秦军后续部队心生畏惧,不敢追袭。

二个时辰不到,定难军二千人马就来到洛灰山下,很多军士都累趴下了,跟死狗一般!苏盛、章匡累得不行,汗流浃背,大口地喘着粗气,但仍然打起精神传令下去,稍事休息后全军占据有利地形,各屯收集滚木垒石,准备御敌。

沿途仍然发现稀稀疏疏落单的百姓,桓楚狠下心来,并没有给予他们帮助,乱世!很多时候更适合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这些百姓的踪迹将很快被秦国斥候发现,他们或许会丧命于秦军斥候屠刀之下,但同时也将秦军先头部队引向洛灰山,引向定难军设伏的地方。

********

此时,邯郸的秦军先锋兵马已经到达邺县,一位名叫李兰的秦国校尉率着近千骑来到城下,望着悄无声息的邺县,李兰心里泛起了嘀咕,他行事一直都谨慎小心,所以迟迟不敢引军入城,直到手下将士深入城内,探明情况已是空城一座,他才明白这支楚军已经和百姓逃之夭夭了,急忙命斥候四出,终于从俘获的百姓口中得知楚军逃亡洛灰山。

洛灰山离此处百余里,快马加鞭一个时辰都不到,李兰为了探知消息却花费了半个时辰,可想而知,就是这短短的半个时辰,给定难军有了准备的时间。

人有时候谨慎小心是好事,可是太过谨慎小心却往往会失去难得的机会!

望着日头渐渐西斜,李兰挥舞着马鞭,率着将士们直奔洛灰山,千骑飞奔,尘土飞扬!

在追袭的途中,秦军发现了楚军骑兵队,李兰判断,这应是楚军殿后的防御部队,楚军大都以步兵为主,只要能追上楚军并死死咬住他,那么数千楚军就是自己一道可口的开胃菜了。秦军紧追不舍,距离百米之内,射出密集的弩箭,顿时箭如飞蝗,十几名楚军惨叫着跌下马来,一瞬间就被秦军飞奔而过的战马踩踏致死。

在秦军眼里,这是一场毫无悬念、实力悬殊的战争,一次轻而易举地获取功名富贵的机会,秦军一个个赤红着眼,嗷嗷叫地杀向楚军。

********

薄刀岭是一座不算太高的山岭,中间有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两侧山岗上生长着茂密的灌木,走出薄刀岭,就是东郡最北边馆陶县境内,再往上就是巨鹿郡。

未到半个时辰,秦军疯狂的追击使楚军骑兵伤亡过半,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毫无反手之力,看情形只需半刻钟,秦军就能全歼整支楚军骑兵队伍。

进入洛灰山中后,绵延山岭变多了,到处高低起伏不平,秦军很快发现路变得越来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