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秦汉风云之独步天下> 第30章 怀王嫡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章 怀王嫡孙(1 / 3)

军议结束后,不久就要寻访怀王嫡孙,会外出很长时间,桓楚遂将手下兵马尽皆交割给项羽,秦楚之间的战事可能随时爆发,这些兵马总需要合适的将领指挥与磨合,跟在项羽后面,这些个军候屯长恐怕升迁都快些。

桓楚仅保留五百人左右的亲随部队,全部配备战马以及强弓硬弩,尽量武装到牙齿。这批人大部分并不是吴城人,很多是北上渡江之后,招募与招降的士卒,他们都曾经跟随桓楚经历了彭城之战,经历了真正的战火洗礼,加上桓楚处事为人很公正与谦和,和士卒走的很近,这批士卒对桓楚很有认同感,认为桓楚是个值得跟随的将军。

在彭城,桓楚也有一座小小地府邸,是彭城之战后论功行赏得来的,蒲坚、章匡、苏盛皆与桓楚住在一起。

临近傍晚,府中厅堂内炉火正旺,桓楚与蒲坚等围坐一圈烤火取暖,莫昆正安排几个仆人准备晚饭。

蒲坚道:“校尉,最近二周,该领的装备物品都配齐了,手下将士们也都好好休息了一段时日,只需再取来项公手令,我等所到之处,皆由当地郡县提供粮草,并予以配合,我看现在可以出发了。”

桓楚道:“最近可算是忙坏蒲兄弟了,辛苦了。”

蒲坚铿锵有力回道:“我等性命都是校尉所救,愿追随校尉闯出一番天地,些许事情,又算得了什么。”

苏盛、章匡亦同样言道:“对,我等也与蒲兄一样,追随校尉!”

桓楚明白他们的心思,听到如此说,依然感动,遂言:“我明白你们的心思,从今往后,我等在一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四人商议从彭城出发后的找寻路线。桓楚心里明白,寿春城破后,侍卫们带着怀王嫡孙南下,应该隐藏在九江郡一带,按照历史的记载,现在是个放牛娃,只是九江郡颇大,一个村庄,一个村庄的找,也需要花费些时日。

最后,商定找寻三个区域,九江郡、庐江郡以及鄣郡,这几个地方离寿春既有一定距离,又不算太远,山高林密,易于躲藏,决定先从九江郡开始,桓楚心中暗笑,正合我意。

众人正欲吃晚饭,莫昆前来禀道:“门外有人求见,一副儒生装扮,自称姓娄。”

桓楚大喜,心道定是娄敬,这家伙不在吴城与我相见,怎么现在跑来彭城了,于是赶忙走出厅堂,带着蒲坚等人亲自到门口迎接。

如今在彭城,桓楚也算是小有名气,毕竟是项梁手下为数不多的校尉之一。二人相见,自然喜出望外。桓楚将蒲坚等人一一介绍给娄敬,告诉他们,以后凡遇娄敬,需以“先生”相称。桓楚礼数颇周,令娄敬心下甚为感动。

就这样,数人边吃边聊,倒也热闹的很。桓楚得知,原来那日寿春惜别后,娄敬就一直呆在寿春,后来陈胜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娄敬怕寿春卷进战争,就前往彭城欲北上齐地,回到自己的家乡,谁知各地越来越乱,烽烟四起,娄敬干脆就在彭城隐居下来,直到项家驻军彭城,于是便打听了一番前来。

大半年来,桓楚与蒲坚等人参加了两场恶战,衡山之战和彭城之战。闲聊之中,难免添油加醋捡精彩的地方说给娄敬听,娄敬听完,又连连感叹,百无一用是书生。

桓楚笑道:“娄先生大才,岂可曰无用之人。”

娄敬叹道:“方今天下已乱,生灵涂炭,群雄争鼎,何人称王?兵强马壮者矣!娄敬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难道不是无用之人吗?”

娄敬其实很有远见和才能,据史书记载,他力劝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可见具备一定的远见卓识,使随后的一千年,长安成为帝王之都。

闻娄敬此语,桓楚忍不住想笑,秦末时代的“愤青”又发出感慨了,于是宽慰道:“先生安邦定国之心值得钦佩,但凡事讲究时机,姜尚年近八旬,渭水河畔遇文王,成就周朝八百年伟业,凡事哪能操之过急,得慢慢来。”

娄敬面有惭愧,言道:“我那比得了姜尚这样的一代名臣。”

见娄敬面色郁闷,桓楚岔开话题,问道:“不知先生今后有何打算?”

桓楚如此相问,娄敬有些茫然,世道太乱,恐怕到哪里都不好生存,一时间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见娄敬不语,桓楚又道:“过几日,我就要领命外出,先生不如就留在我军中,生逢乱世,我与先生意气相投,正好互相有个照应。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先生书读了不少,再体会下军旅之事,如何?”

娄敬明白桓楚要拉自己入伙了,心反而渐渐平静下来。娄敬的恩师淳于越是个典型儒生,娄敬深受影响,在娄敬心里,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自己虽然欣赏桓楚文武兼备,二人意气相投,但桓楚毕竟就是项梁军中一校尉,自三皇五帝以来,那曾有过凭借布衣之身起家的王侯。

娄敬沉默不语,桓楚也将其心思猜出**分,遂笑道:“先生权当是陪在下出门郊游散心,一起谈天说地,如何?”

桓楚如此说,娄敬岂好拒绝,遂道:“好,就依校尉之言。”

****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