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吸引广大观众和媒体的兴趣?
吴大官人给出了答案。
色彩、服饰、明星,以及噱头。
色彩是一个导演最基本的功力,一个能够随心所欲的运用色彩的导演,可以让一部剧情普普通通的电影,也能焕发出耀眼的光彩,比如张艺谋,比如他的《红高粱》。
服饰不是电影的重心,但它却是时尚圈的核心和宠儿。时尚圈跟娱乐圈,两者之间到底有多大的牵连,这个无需解释,总之任何一个明星都离不开这两个圈子的羁绊。
一套能引起时尚圈震动的服饰,不光是能够为电影增光不少,还能让电影瞬间在两个圈子里都得到巨大的关注,毕竟人们在讨论这套服饰的时候,就不得不顺带提一下它的来源,就是那部电影。
而明星和噱头对一部电影最终票房的影响,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再多说了。
吴大官人用自己的手段证明,一部没什么人看好的传记片,照样可以给玩出花来。
这就是皇族影业之所以对《凤迎稥》剧组恨之入骨的原因。
当初他们本来有机会入股这部电影,剧组资金告罄,他们想要趁机趁火打劫,只可惜他们太贪心,让吴大官人不爽,于是他亲自到皇族影业的总部,装疯卖傻玩了皇族影业一把,让皇族影业对这部电影不再看好。
然而当成片出来之后,皇族影业通过自己的关系,知道了这部电影的最终版本,也预估了这部电影的票房价值,最终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因此对剧组特别是童军两夫妇,恨到了骨子里。
这就是他们为什么在汉国动用自己的关系,拼命打压童军两夫妇的原因。皇族影业向来都是如此霸道,得不到的东西,他们宁愿毁掉!
童军夫妇辗转反复,好不容易才在国外找到宣传和放映的机会,别看他们口中说得好,是为了让电影国际化,同时在十几个国家上映,可事实上,这些国家排给他们的院线,加起来也不过才两三百家。
如果是在区区一个汉国,两三百家院线的排片量,那绝对称得上是大制作大卡司了,可是把这个范围扩展到整个北联盟数十个国家几亿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点儿院线,连所有的一线城市都无法覆盖。
如果这部电影的票房遭受滑铁卢,那最大的可能,就是这个国家几十万,那个国家几十万,在每个国家都上映,但是在每个国家都票房惨败,最终沦为人们口中“烂片”,被永远尘封在耻辱的历史之中。
然而现场一干记者们的反应,却证明了这部电影很成功,不管是剧情上的成功,还是其中的服装或者音乐的成功,总之,它们都属于电影的一部分,都算是电影本身的成功。
也许几百上千年之后,人们会再也记不起童军,记不起胡薇,记不起吴大官人,可是只要他们一提到旗袍,中山服,小马甲西装,就会想到这部电影,就会说“哦,这些服饰,都是最早在《凤迎稥》这部电影里出现的”。
这就足够了。
有了这样的噱头,还用担心媒体们不给卖力的宣传,还用担心影迷们会不买账,走进电影院来观看这部电影?
童军似乎已经从现场记者们的脸上,预感到了这部电影的成功,顿时有些激动不已,电影放到一半,他就起身走出了影院,说是去上个洗手间,可实际上,却是不想然别人看到他难以自禁的泪水。
出了放映厅的门口,他独自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拿出一杆烟,对着玻璃窗外灯火通明的大街,狠狠地抽上一口,身子还在轻微的颤抖。
“老妈说了,以后让你少抽点儿烟,不然身子骨会越来越差的。”这时身后突然传来别人的声音,却是吴大官人。
童军回过头来,脸上尴尬的笑了笑,然后将香烟在手上弄熄,对着吴成说到:“已经没怎么抽了,只是心情突然一下子,一下子,有点儿激动,就想随便抽两口。”
吴成能够理解他此时的心情。
童军是个野路子的导演。他本身不是导演专业毕业的,以前只是个跑龙套的小演员,在片场厮混了十几年,从一个龙套到剧组工作人员,又到场助,副导演,最后花了大半生的时间,才终于坐到了导演这个位置上。
可是因为他的出身和资历,就算成了导演,他也注定当不了那种万众瞩目的大导演,他始终只能厮混在二线和三线的导演之例,靠着自己的脸面,到处去拉赞助,到处去陪喝陪笑,只希望别人能给他更多的机会,让他执导几部小成本的电影。
多年的底层求生之后,他和吴成的老妈动了心思,想要拍出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电影,让自己不再看别人的脸色,拿着求爷爷告奶奶换来的钱,拍着那些投资商让他们拍的乌七八糟的“商业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