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日后,岳方兴行到襄阳。休息了一夜后,就径直去寻剑冢。
襄阳城外山岭众多,岳方兴也不知道剑冢所在,因此只好向襄阳附近的居民询问哪里毒蛇众多,倒也知道了几个方位,很是斩杀了一些毒蛇,也取了一些蛇胆来服用,但除了眼睛更加清明外,却没有什么异样,更没有见到一条所谓的菩斯曲蛇。
如此半月有余,岳方兴仍然没有找到一丝剑冢的头绪,想来是寻找的方位不对,亦或是剑冢的环境变了。他心中无法,又寻了几天,只好放弃。好在他刚得九阴真经和玄铁剑法,里面的武学还够他消化,寻找剑冢的心情也不迫切,因此就乘船顺流而下了。
岳方兴这一路上并不一味急着赶路,他初出江湖,自然要游览一番。一路上观看大江景色,时不时还到岸上观赏名胜古迹,只觉得与这个时代贴近了许多,又有一番感悟。
这日,船行至南京,岳方兴上岸游览。这南京是本朝陪都,比长安城繁华多了,街上行人如织,当真是摩肩接踵,比之后世的一些大城市也不遑多让。
不知不觉,岳方兴行至秦淮河,如今是秦淮河的鼎盛时期,号称“十里秦淮”,两岸华灯灿烂、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好一派繁华景象。
岳方兴正驻足观看,感慨南京城的繁华,突然发现一个男子身背长刀从街上走过。这男子能引起他的注意,自然是有特异之处,但见他四十左右年纪,步履轻盈,在闹市中行走犹似闲庭信步,这份功夫当真颇是不凡。
岳方兴仔细查看,隐约感到他的内功跟自己相比也是相差仿佛,单以此来说在江湖上也可以说是一流高手了。再看他的步伐,恐怕轻功也不弱,在江湖上恐怕也算是一门绝技了。
岳方兴在脑海中仔细思索,一个一流高手由不得他不注意。须知,在江湖上一流高手是很难遇到的,达到这一境界的高手说多不多,为人熟知的只有七八十人而已,所以原书中令狐冲自认为他能在江湖上排到八十多位。当时令狐冲应该只是二流巅峰,尚未达到一流,但听仪琳转述的江湖众人却没有反驳,显然对这句话话也是颇为认同。
但若说一流高手少却也未必,已经退隐江湖或半退半隐的高手至少也是这个数,何况各大门派积累的老一辈高手虽说和一流高手略有差距,但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功力却让一流高手也不敢小视,轻易间拿之不下,因此可以称之为准一流。不过这些人大都不再行走江湖,大多也少为人所知。
不过岳方兴是岳不群之子,又经常翻阅华山典籍,自然知道一些。在气剑之争前,华山派足有二三十位一流准一流好手,这还是与魔教两番大战后。不过气剑之争后华山派却可以说是几尽全殁,许多修炼之法也因为无人修习、指导失传了,所以才会没落。
推己及人,华山派气剑之争前尚且如此,少林、武当两派想来更多,便是五岳剑派的其它几派,虽然历次与魔教大战后颇有折损,却也绝对还为数不少。像嵩山派,除左冷禅外就还有十三位一流高手,号称“嵩山十三太保”,隐藏的一流高手更是不知还有多少,也怪不得猖狂一时;泰山派虽说比嵩山派略逊,但掌门天门道长也只算中间一辈,老一辈的高手也定然不少。
至于其他的独行侠和一些亦正亦邪的人物,虽说修炼条件比之各大门派远远不如,但胜在基数大,想来中间也隐藏着不少一流准一流的高手。整个江湖可以说是卧虎藏龙,若非魔教前些年大杀四方想来还会更多。
岳方兴一时思绪纷飞,看那人将要走远,方才回过神来,把江湖上用刀的高手一一对照,再思及这人轻功极佳,顿时一个名字冒了出来——“万里独行”田伯光。
这田伯光的名头在江湖上也极为响亮,只不过是臭名昭著罢了。他的轻功和快刀虽说是江湖一绝,但胜过他的也大有人在,要不然在原书中也不会轻易被不戒和尚抓了。只是这人不仅武功高强,还是个淫贼,这就为江湖中人所不耻了。要知道,当今礼教盛行,女子也最重名节。常言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被人凌辱简直比被杀还要难受,可以说是将一家人都钉到了耻辱柱上。而田伯光身为一流高手却在江湖上做这种事,自然名声极差,同样名气也是极大。
不过这田伯光倒也识趣,平时他也不招惹各大门派,又因为轻功极佳,武功也还算不错,逃过了好几次围堵,因此在江湖上仍是逍遥自在。想来他也正因为如此,方才敢在南京城中大摇大摆的出现。只是没想到今日却被岳方兴给撞到了,也算是倒了大霉。
岳方兴这些年来修炼武功,也算是有所成就,早就想找一个原书中有名有姓的高手试一试自己的层次。毕竟华山众人武功经过他的影响可以说是大不相同了,他也有点不确定自己的功力。因此这次发现疑似田伯光的人,还极有可能去做坏事,自然不能放过了。他平日里受岳不群教导,又多读诗书,最是痛恨田伯光这种恃强凌弱,强迫他人的行为,如今既然遇到了,又思忖力所能及,自然更不能放过了。
不过岳方兴也不敢确定这人是否就是田伯光,谁知道江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