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壮哉三国> 第173章第一百七十三章 袁绍带来的压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3章第一百七十三章 袁绍带来的压力(1 / 2)

看着王允沉沉醉去,貂蝉有些个黯然。

虽然王允并未曾亲口告诉貂蝉任何事情,大概他认为这些个朝中大事都是男人们该考虑的吧,与女人们应该是绝缘的。可是王允不说,聪明的貂蝉还是能够猜到个八九不离十的。

义父王允应该是因为一个人而烦恼,让他烦恼的正是董卓。

唐妃也是恨这个董卓的(萧南什么都没有隐瞒貂蝉,永安宫所发生的一幕,他都源源本本给貂蝉讲了),董卓看来真不是一个好人。

貂蝉也听过董卓许多残酷的手段,虽然未曾亲眼看过此人,但此人口碑如此恶劣,怎可能是好人呢?

更何况萧南也要对付他,一想到萧南貂蝉的心就有些个乱。

自从第一次看出萧南,她就有一种心跳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奇妙很让人不安又是那么的觉得幸福啊!

看着义父的样子,貂蝉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但是她很想做些什么,毕竟义父王允帮了她许多,貂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貂蝉十几岁的时候双亲就过世了,但她一直记得父亲与母亲经常给她讲过的一句话:“貂蝉啊,你要记住,作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也。”

貂蝉于是强烈的树立了这样的生活原则,将四个大字“知恩图报”铭刻在自己的脑子里,作为自己的人生一条重要原则。

只是现在,自己做不了什么,无法报答王允。可能只能像唐妃一样等待吧,唐妃是托了萧南的,自己不可能再托萧南,萧南已经将董卓当作了目标。再托便是多此一举也。

唉,作为一介女子,貂蝉知道自己似乎什么都不能做,她觉得很无奈——当然这是她自己的看法而已……

袁绍在渤海郡已经立住了脚。

袁绍与鲍鸿还有淳于琼选择了在渤海立足。渤海袁氏门生众多,袁绍一入得渤海,四处积极活动,很快树立起极高的威望。原渤海太守倒也识趣,袁绍这样一弄,他知道自己的太守的位置保了不了,主动让贤吧,袁绍也不谦虚,就取了渤海太守一职之位,原渤海太守弃职渤海,另走他乡寻找机会去了。

袁绍一当渤海太守,这里的气象倒一时全新矣。

袁绍的声名的确很有用,来投奔他的人可不算少。文臣武将,都数量颇多。渐渐的袁绍聚起了三万大军,他的信心逐渐树立起来,回想起当初逃出京城时的狼狈模样儿,现在无疑已经算得上好许多了。

兵足将广,现在的袁绍可不是昔日之袁绍也!

然而比起董卓的西凉大军,这点数量的军马远远不够啊。其他方面,军中粮草与辎重等倒还是充足,但,打仗靠人,装备尽管充足,可没有充足的士兵怎么行呢?打仗毕竟最终靠人,而非靠装备。

于另一方面,袁绍一想到董卓驻扎在渑池的二十万西凉大军就头痛,他沉思着,放下手中之军用牒文,站了起来,于军事地图上久久驻立——他的目光投射在洛阳,那里是他亡命天涯之发端,当自己狼狈逃离洛阳时,自己就暗暗发下誓言,一定要杀回去!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杀回去,而且有把握的杀回去呢?

鲍鸿来府中见袁绍。

鲍鸿见袁绍一脸深思,手中牒文也抛在一旁不看。袁绍见鲍鸿进来,他并无多言,只是冲鲍鸿点一点头而已。鲍鸿见袁绍模样,知其一定是为如何挑战董卓一事挂心——袁绍逃离京城,他的工作重心便在如何对付董卓上,须臾不离此重点也。是也鲍鸿知道这点无疑。

鲍鸿落座,开口对袁绍道:“明公,可虑洛阳之事乎?”

袁绍见鲍鸿发问,他慨然而叹道:“正是啊鲍将军,董卓这贼在京城站稳了脚跟,又干了泼天大事,他换天子,一人说了算。照此下去,我大汉四百年江山危在旦夕也!”

鲍鸿听了袁绍的话,他也是奋然一拍面前之案桌道:“董卓实是可恶,总有一日会将他切成碎片,方才能泄吾心头之恨也!”

袁绍闻鲍鸿如此说,他频频点头称是,然后,袁绍却重重叹了一口气道:“可惜,咱们现在兵马虽然有了一些,却还远远无法与董贼相提并论的啊!”

说着,袁绍的目光又聚集在军事地图之渑池一点上。

鲍鸿看了一眼袁绍,目光也投注在渑池上,说道:“袁公所虑者,乃董卓驻扎于渑池的西凉大军二十万乎?”

袁绍点头沉声而道:“正是。如果单论京城的人马,一来数量不多,二来并非皆为董卓所带之原班人马,便非铁板一块,倒不足为虑。可在渑池的人马则非同小可。西凉军善战,又有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大将,粮草充足,装备齐全,实在是劲敌啊!”

鲍鸿点头道:“正是,其西凉嫡系大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对手,也是董卓赖以称霸的根本也。”

袁绍叹息一声。驻扎在渑池的西凉大军二十万似一块巨石般压在他的心口处。

鲍鸿也解劝袁绍道:“然我军从无到有,袁公想想当初逃离京城之时,咱们可无一兵一卒,现在比当初可好上许多了。便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