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芳心里一凉,这家伙,在马上也能这么快的使刀么?那自己可是危险了。
“娘的,拼了吧!”冯芳想到这里,倒转了大刀,向萧南横切过来,萧南拔刀收刀闪过,收刀再出,速度仍然不减,冯芳大刀有点招数使老了的感觉,差点儿着了萧南的道,冯芳心想这样单打独斗恐怕危险,他想及此处,大声喝道:“儿郎们啊,给我杀呀!
两千人听下令全军杀出,曹操这一边见状也是让两千人杀出来矣。
萧南与冯芳在两军乱战之中,仍然纠缠,冯芳倒不想纠缠,可是萧南紧紧咬着他不放,冯芳大刀一阵猛砍,萧南也不与他争锋,毕竟冯芳的刀长,砍在自己身上也不是好玩的,萧南手中环首刀短一些,他只求近身控制对方身形而战。
冯芳几刀砍下来,刀刀皆落空,萧南待冯芳这几招全力而为的大刀砍完后,萧南心里冷冷的道:“行了,你的几板斧过了,该我来收拾你了!”
萧南趁冯芳力量衰竭之际,环首刀已经出手,这一次速度快不说,力量也加足,萧南一刀直奔冯芳而去,冯芳大刀再想挡时,速度慢了,只需慢这一慢,就糟糕矣。
双方交战间,这一慢,在高手萧南面前便是一个足以能够抓住并致命的机会矣。只见萧南环首刀已经抢在大刀挡架之前刺向冯芳胸前,冯芳无法完全闪躲开来,萧南的环首刀猛烈夹带了烈风刺出去了。
冯芳双手拿大刀已经不能进行防护了,冯芳只能拼命使出最后那一招:将自己的身子拼了命一般的侧晃,希图能躲开这来得又疾又速,欲夺人性命之一招也。
韩遂与马腾先后退兵了,董卓与皇甫嵩都没有打算追击的意图。
毕竟韩遂也好,马腾也罢,两人说来都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如真要彻底歼灭韩遂或者马腾,那真是一件耗时与耗力的事情。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董卓这一方面,额外的考虑的还是自己的实力,韩遂与马腾至少目前与自己还说不上有什么你死我活的矛盾,韩遂与马腾不过是看黄巾貌似闹得欢,所以大概想要来浑水摸鱼,捞上一把。韩遂与马腾两人尝到了自己的厉害,知道我董卓西凉大军的实力,不敢再轻易来招惹,便成了。董卓可不愿意冒着折损自己的实力的风险去与韩遂或马腾拼硬消耗。而且马腾最后撤离前打了一个伏击小胜仗,显示了马腾的实力还在,所以董卓很情愿的选择了不与韩遂马腾联军继续玩真格的。
皇甫嵩也不愿在这里过多投入帝国的军事力量,董卓看上去也没有很强烈的进攻欲望,皇甫嵩如果单军追击,董卓在后面有所动作的话,皇甫嵩就麻烦了。
皇甫嵩放弃了穷追猛打韩遂与马腾部的想法,只要他们两部不敢再轻举妄动来侵袭就可以了。
现在的局面,对两方四部,韩遂马腾董卓还有皇甫嵩,都可以算作是可以接受的结局。
达到了一定的平衡吧。
皇甫嵩接下来要面对另一个棘手的问题。
那就是如何将董卓的兵权拿掉。
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困难,皇甫嵩在自己的中军大帐里负手而立,沉吟良久。他实在是没有太好的办法。
董卓军的实力,西凉大军二十万,在自己数量之上,而且又是地头蛇。从双方的战斗力方面来看,皇甫嵩有着很清醒的头脑:朝廷大军并不是西凉军的对手。
西凉军是常备军,不像自己手下这些募兵制而招来的士兵,西凉军甚是彪悍,与韩遂一战而胜之,这虽说只是孤立的一仗,可是管中窥豹,也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来。这可是经得住实践考验的现实战斗力。
董卓新胜,处于军势壮大的境地,自己要实行朝廷的计划,夺董卓的兵权,实为不易啊。
皇甫嵩绞尽脑汁想了半日,最后也只能向董卓传达朝廷的决定,然后董卓要么答应,要么不答应(答应的可能性,在皇甫嵩看来实在是太小太小了),也只能拿着董卓的回答去复命了。
皇甫嵩总不可能在董卓拒绝后,大军直接进攻董卓吧,看董卓手下战将如云,自己打败董卓没这个把握,而且真打起来,那远遁的韩遂与马腾再卷土重来的话,乘虚而入,那凉州郡岂不大乱了么?
不可乱,乱则伤朝廷也。
皇甫嵩决定向董卓摊牌,将圣旨调他另用的诏令向董卓宣布。
当皇甫嵩将此消息向董卓宣告,让董卓数日之内向京城回朝廷报道,朝廷到时候再另有重用的时候,皇甫嵩看见董卓的脸色微微变了一下,忽然庚即又恢复了正常之态。
董卓领了旨意,却对皇甫嵩道:“皇甫将军啊,这圣上的意思是调我入京了?”
皇甫嵩笑道:“那得恭喜董大人了,天子调董大人入京,那该是另有重用的,高升啊高升!”
董卓心里冷笑道:“高升个屁!这不是摆明了夺我老董的兵权么?洒家在西凉这边搞得兵强马壮的,天子觉得我这声势大了,想来个明长暗降,我老董又不是一个傻瓜,难道这点浅显的道理都不会明白么?”
只是,毕竟是天子旨意,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