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其他类型>第八测量队> 引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引子(1 / 4)

公元一四二一年六月十五日,建文帝朱允炆在自己寝室中来回踱步,惶惶不安。头上是豆大的汗珠,因为他知道他已经无力回天,他的皇帝生涯马上就要画上句号。而且这个为他画上句号的人正是他的亲四叔——朱棣。

此时的朱允炆是悲伤到了极点,想道偌大的天下,如今竟容不下了我这个皇帝。

寝室门打开,曹公公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一壶龙井。走到朱允炆旁边说道:“皇上,喝杯茶压压惊吧!”朱允炆接过茶杯,一边把茶送入嘴中,一边又有泪水从眼里流了出来,其中伤痛自是不言而喻了。

曹公公说道:“皇上,奴才说句话您不要不开心。当今情势要想逆转难于登天,不如先保得性命,再从长计议,以皇上的文韬武略,将来定能再回此处,重坐龙椅!”说此番话曹公公是深思熟虑过的。一方面是念在自己服侍朱允炆多年,而朱允炆对自己也不薄;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作为朱允炆的心腹,如果此时不逃,他日朱棣打上门来,自己定然是逃不过千刀万剐的下场的。

朱允炆听了曹公公的话,心中又是烦乱又是失落。叹口气对曹公公说道:“我虽贵为天子,但现在想要出这被团团围住的应天城也是难上加难啊!”

曹公公服侍朱允炆多年,就像是朱允炆肚里的蛔虫早就料想到朱允炆会说这话,所以自然在早些时候就想好了解决的办法了。曹公公拍拍手,有一人走入朱允炆寝室之中,这人道士打扮,瘦骨嶙峋。朱允炆一怔竟是出了神,心中想到了朱元璋临死时嘱咐自己的话。问曹公公说道:“这位是?”说话没有任何的架子,因为他知道此时的他虽顶着皇帝的帽子,但对面的这个人却是能保住他这顶帽子的人。曹公公说道:“这位是唐朝神测子袁天罡之后人——恒一道人。”

恒一道人甩甩拂尘,算是对朱允炆介绍自己了。

朱允炆像是被什么东西刺激了一样又是一怔对曹公公挥挥手让他下去,自己单独有些话要和恒一道人说。

曹公公请退,朱允炆对恒一道人说道:“寡人先帝爷爷临终嘱咐于朕,说如若寡人遇险会有高人来助,想必所谓的高人就是恒一道人你了。”说完竟又落下泪来。

恒一道人又甩甩拂尘说道:“我来助皇上乃是注定之事,皇上万不用相谢。只不过皇上要记得太祖言训,护好真经,他日必可重掌天下。”

朱允炆点点头知道恒一道人所说的真经一定就是自己太祖爷爷临终时交给自己的四部《易镜玄要》了。所以对恒一道人说道:“高人放心,真经很安全。”

恒一道人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贫道就放心了。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逃出这应天城,还请皇上选几个可信之人来护皇上出城。”

朱允炆听罢立马下了一道密旨要锦衣卫刘启凡,刘启明,白史,赵凡鸣,钱本一五人速来龙寝议事。

密旨由曹公公去送,曹公公知道这事也关乎自己生死安危,自然是不敢怠慢。一路上由走到跑,只恨自己不会飞了。找到刘起凡等五人,宣了朱允炆的密旨,和五人又马上折返回朱允炆的寝宫。

此时朱允炆镇定自若,没了刚才的落寞和悲伤,和恒一道人坐在俩把雕刻精美的儃木椅子上。

六人看到朱允炆连忙跪下向他请安,朱允炆自知自己的前途生死与几个人有莫大的关系,所以亲自起身把这六个人一一扶起。说道:“如今朕被困龙穴,四面受敌,曹公公虽没向我说什么,但我知道整个皇宫,每个人都是人心惶惶,更有甚者,已经逃离了皇宫,朕向来宅心仁厚,一切心知肚明,但也不像再加无妄死伤任他们离去。而汝等六人伴朕多年,自是忠心耿耿,故今日宣你等前来,助朕逃离应天,再谋大事。”

白凡等三人听完,再扣,谢过皇上的赏识信任之恩。说道:“为了皇上,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其实他们三人有相同的打算,其一和曹公公一样,作为皇上的亲信,朱棣入主自己必死无疑。其二,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以后的大业不成但依靠皇上逃跑时所拿的宝贝过个富足生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刘起凡和刘启明兄弟俩没有表态,因为他们二人已经婚配,并育有子女,想要他们二人放弃自己的家人那是难上加难。朱允炆看到如此情形,说道:“罢了,俩位爱卿既然不愿助朕,朕也无话可说,二位爱卿就此离去吧!”说完挥挥手让他们二人离去。刘起凡,刘启明二人见皇上如此宽宏仁义,连对皇上磕了三个响头,之后起身就要离去。

此时曹公公拦住二人说道:“二位大人不可离去。”然后向朱允炆跪下说道:“二位大人今已知皇上大事,难免他日朱棣打来,为了自保而出卖皇上。”

兄弟二人中的刘启明是个暴脾气,指着曹公公的鼻子就骂道:“你个烂阉人,我兄弟二人对皇上忠心耿耿,今日不助皇上,只是想与家人死在一起罢了,又怎会出卖皇上,你不要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曹公公冷笑一声说道:“早知皇上会宣你二人,也猜到了你二人会如此托辞。所以鄙人已为你二人解去了后顾之忧,如果真想与家人死在一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