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是他自己还是宋家的人都心中明白,他从来没真正算过宋家一派,不论是做为宋家长孙的宋嘉逸,还是做为宋家在河西省重要一环的梁本初,似乎他都和他们若有若无的保持着某种距离。
这次的申城之行见到宋佑勃,让杜言第一次真正见到了宋家大佬级的人物,同时,也意味着他开始真正逐渐融入宋家的圈子。
虽然因为过于仓促没有享受上硬卧,不过太华驻申办的人还是为杜言搞到了一张当天从申城直达彤阳的特快硬座票,经过了二十多个小时的颠簸,当转天太阳西下的时候,杜言已经站在了彤阳火车站外的大街上。
让杜言略感意外的是,刚刚走出车站,他就看到正在出站口外的广场上,一个年轻人手里高举的牌子上一行醒目黑字“太华平陵杜言同志”。
杜言向那个年轻人走去,看到他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杜言对着他笑了一下:“你好,我是杜言,请问你是?”
“你是,杜主任?”年轻人有些不相信的打量着这个看上去似乎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年轻人,这也太年轻了吧,刚毕业的大学生?
杜言有点无奈的拿出自己的工作证给对方看了看,这种事他遇到的太多了,这让他有时候真的有点为自己的娃娃脸感到苦恼。
“您好杜主任,我是市委驻省办的工作人员,我姓寇,您就叫我小寇吧。”年轻人立刻脸上浮起笑容,再也找不到之前那种满脸怀疑的样子,更是张嘴一个一个您,闭嘴一口一个自称小寇的,那种样子倒让杜言不禁想起了太华和河西省驻申办的那些油滑的干部们,看来这些在外地办事处里的干部,果然都是一个比一个还精。
“杜主任,市里已经给您安排了车,崔书记亲自打电话过来叮嘱,说您到了彤阳之后立刻直接把您送回市里去。”小寇一边说着一边暗自打量这位看上去实在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年轻人,说起来太华市委书记崔建斌虽然因为多年来体弱多病,而市长任树强又过于强势好像显得不够强硬,可是在绝大多数干部眼里,却依旧是那种高不可攀的感觉,而眼前这年轻人却能让崔书记亲自打电话过来关照,可见虽然年轻却绝不是普通人能比的,这就让小寇更加小心起来。
“哦,那咱们也别耽误了,这就走吧。”杜言点点头,崔建斌的特意关照不但没有让他感到有什么欣喜,相反这让他的心里不禁更多了一层猜测。
崔建斌无疑是杨伟权之前就安排到河西来的先锋,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崔建斌却并没有完成杨伟权交付给他的任务,两届市委书记下来,他都没有能完全控制住太华的局面,反而让任树强这个强势市长后来居上的占去了不少地盘。
在之前崔建斌为了让耿真接替自己成为重机厂调查小组成员,耍了个手腕把自己直接从太华打发出去的时候,杜言就已经猜到这其中也许就有着杨伟权的意思,毕竟以杨伟权的眼光,如果看不出重机厂这件事上有着多少猫腻,那他这个杨家新一代的领军人物的位子估计早就被人抢走了。
崔建斌应该就是因为杨伟权的示意,才会这么急着把耿真推出来,只是现在看来似乎他们有点过于着急,被封存的原始评估资料不翼而飞,这不但让整个调查陷入困境,更让人意识到,调查显然已经触及到了某些人的敏感神经,甚至也许就是直接触到了某些人的痛处。
崔建斌这个时候直接下令把自己召回太华,绝对不只是为了那份评估报告,那么这里面究竟还有什么他不知道的呢?
从彤阳到太华走公路要将近四个小时,这让杜言倒是又不禁想起了楚亦兰的父亲楚平在任时提出来的联省铁路项目。
楚平当初提出这个项目的目的,固然是想要做出一个大大的政绩,可从当时的局面看倒也的确是个能让河西的经济发展上一台阶的实绩。只是当初出于各个方面利益的考虑,河西省最终成为了利益争夺下的牺牲品。
虽然多少年之后联省铁路项目再次被人提出来,可是时过境迁,不但这个项目本身已经不再符合当时的经济发展要求,甚至还成为了重复建设的代表,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指责和质疑。
杜言记得,在楚平那个雄心勃勃的早期规划中,太华曾经被视为是联省铁路项目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节点,现在看来当时其实已经有人注意到了太华在整个河西省位置上的重要。
只是受到当时眼光的局限,还很少有人看得更远的意识到太华不但在河西,甚至在整个内陆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而杜言恰恰就有着这个别人绝对无法比较的优势!
平陵还真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杜言心里暗暗琢磨着,从联省铁路想到楚平,自然也就想到了丁秉先。
一直以来杜言始终认为丁秉先是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人,可与楚亦兰一席交谈让他的这个看法也彻底颠覆了。
丁秉先固然是因为仕途受阻才回到平陵,可却未必就真的是心灰意冷的看破世俗,只是大概因为在前一世楚平一直没有翻盘的机会,才最终变得心灰意冷的沉寂下去。
现在因为平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