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玄幻魔法>风月江山> 第2章 往事前尘 (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章 往事前尘 (2)(2 / 3)

荣。

成帝在位17年,虽碌碌无为却也无大过,之后是康帝和安帝,帝国的巨轮行得稳当,虽有些小风小浪,却也成不了大的气候,文帝之后的五位君王抑武扬文,帝国一派文治兴隆,百姓安居乐业,却也埋下了隐患,帝国的武道日益荒废,军人得不到君王和社会的认可和重视,文臣中又是派系林立,终于,在安帝之子祺帝韩尧在位期间,一场差点颠覆帝国的军变上演了。

晋祺帝韩尧是宫女所生,却自幼生母早亡,被膝下无子的皇后梁氏收为养子,受到帝国的重点培养,21岁时被安帝定为太子,24岁登基,改元太兴。太兴3年的大年初三,按照惯例,年轻的皇帝正在深宫中欣赏受宠的白贵妃新练的歌舞,忽然太监一声急报打断了他的兴致。被扫了雅兴的年轻皇帝正欲发怒,转身却看见先帝留下辅政的宰相王正一和枢密使张浚神色黯淡地匆匆朝着自己赶来。

祺帝虽年少轻狂,但毕竟自幼深受皇室教育,知道这些元老重臣对帝国的重要性,自然也不会发作,只挥手让白贵妃和一众舞姬退下,起身迎了上去。

“陛下,边关急报,边关急报!”说话的是枢密使张浚,他一身戎装,虽过年花甲,却也老当益壮,他是帝国的三朝元老,康帝年间就是名满天下的武状元,现在虽是年事已高,却是帝国枢密院军机处的顶梁柱,祺帝不敢怠慢,赶忙接过一看,神色大变,脸色煞白。

原来,新年新气象的帝都洛城一派繁荣气象,西北的军事重镇范阳却早已暗流汹涌,三天前,范阳总兵韦昌辉因不满太守高源私吞军饷起兵反叛,杀了太守高源,打开城门,迎西胡和北戎联军入城,更自荐为先锋官,一夜之间连夺大晋西北边疆13关。

骁勇的胡人骑兵纵横捭阖,方圆千里竟无一合之将,三朝动荡人心惶惶,自幼养尊处优的祺帝韩尧一时束手无策,除了跪在太庙求祖宗庇佑之外,竟做不出任何御敌之策。

七天后,20万胡人联军直逼皇城下,祺帝忧心如焚竟一病不起,各地执掌兵权的藩镇将领对于韦昌辉的机遇显然是感同身受,竟也都按兵不动,一时无人勤王,洛城之破只在旦夕之间。就在这帝国覆灭的关键时刻,太宗皇帝七弟、齐王韩林七世后裔明月郡主韩潇儿毛遂自荐,开城门连夜面见联军元帅西胡太子拓跋孤鸿,第二天胡戎联军撤出中原,明月郡主被封帝国长公主,远嫁番邦,成为了西胡太子拓跋孤鸿的太子妃,帝国逃过一劫。

27岁的祺帝韩尧经此剧变之后,渐渐从病榻上起身,一改往日的纵情声色,励精图治殚精竭虑,更开武科重军事,经过30年的治理,帝国渐渐恢复元气,渐渐有了百年前太宗朝时气吞天下的威望和天朝上国的气势,史称“太兴中兴”,祺帝韩尧有中兴之功,成为帝国第三位拥有庙号的帝王,庙号“中宗”。

祺帝中兴的200年之后,帝国历11代帝王,至景帝韩彰时,变乱再起。景帝韩彰七岁登基,年幼时由向太后和宰相公孙凌摄政,做了十年的傀儡之后,景元十年57岁的帝国宰相一代枭雄公孙凌病故,43岁的向太后终于还政于17岁的青年皇帝。或许是幼年时的阴影太重,年轻的皇帝摒弃了一切朝政大事,纵情声色于后宫,夜以继日地流连于美酒美色之中,终于被酒色掏空了本就羸弱的身子,于景元14年,年仅21岁的青年皇帝在一次与妃子嬉耍之时不慎落水,染上风寒后高烧不退,群医无策撒手归天。景帝虽终日流连于美色,但后宫的三千佳丽却没有给他留下一丝血脉,而他本就是先帝独子,于是韩晋王朝嫡脉断绝。

国不可一日无君,不再过问世事的向太后为了不让心存匪念的宗室祸乱帝国,力排众议,迎立19岁的宗室亲王赵王韩伦以先帝桓帝养子的身份入嗣大统,是为言帝。

言帝韩伦是祺帝韩尧第三子赵王韩立后裔,本是个普通的宗室亲王,意外成为天下至尊之后,一时为适应新的身份和地位,又对陌生的皇宫充满排斥感,便很自然地宠幸自小带他长大的大太监汪直。向太后在世时汪直还有所收敛,向太后薨逝后更加变本加厉,权倾朝野不说还在各地收养了13个养子,这就是臭名昭著的“13太保”,言帝本性懦弱,因为身边都是汪直的亲信,有时也是敢怒不敢言。

言帝在位27年,44岁那年撒手西去,此时的汪直已是70高龄,却仍旧紧紧抓着权位不放,更执事手下毒死了对他非常不满意的太子韩昭,改立庸碌胆怯的二皇子韩明,是为庆帝。庆帝虽即位,其实也就是汪直的傀儡,此时韩晋王朝已经到了“文爱财武惜命”的穷途末日,当政者只知如何讨好汪直,不顾百姓死活,“四胡”中的东狄日渐强大,屡屡犯边,内忧外患不断,历经了370多年的韩晋王朝此时就像是一只表面光鲜靓丽、内里却早已腐烂不堪的苹果,早已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庆帝韩明庸碌无为,即便是在汪直死后,在几位大臣的帮助下诛灭了汪直的党羽,面对江河日下日薄西山的帝国,除了唏嘘愧对先祖,找不到任何拯救帝国的方法。

庆帝在位20年后死去,因膝下无子,传位于原太子韩昭的长子韩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