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一将功成> 第36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章(2 / 3)

一个月前,一只折翅的信鸽坠落于董砚棠眼前,哀鸣一声毙命中庭,激起一地落叶染血四散。入冬以后,董砚棠便彻底失去了江峦的消息。

事实总是冷酷残忍,江峦或已被朱棣识破身份遭遇不测。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董砚棠不敢妄下定论。他强迫自己坚信他还活着,正在蛰伏中伺机而动,就像她坚信他会回来,终有一日与她合家团聚。

屋内的桌子上还散落着少妇未做完的针线,小小的肚兜,小小的棉袄,朴实无华的外表,却倾注了母亲全部的心血。

“今夜怕是会有一场大风雪,三弟不要走了,一起吃个晚饭,留在这里过夜吧。”少妇废力撑直了身子,推门走入了纷扬的雪色。

是夜,大雪漫漫,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只映得莽莽夜色亮如白昼。

屋外的风仍在咆哮,屋内的人却已停止了一阵阵撕心裂肺的痛吼。少妇的青丝凌乱糊在面上,惨白的脸,赤红的眼,紫青的唇,颤抖的手,属于血泊中的人。

她用仅余的最后一丝气力割断了孩子与自己母体链接的纽带,就在不久之前,也是手中的这把匕首,她将自己开膛破肚。

这不是一把普通的匕首,而是一柄玲珑精巧的剑,与匕首一般大小的削铁如泥的利剑。江峦将小剑赠予她的时候,她也将终身托付于他。

他们曾经爱如潮水,炽热,浓烈,可这爱恋却也短暂得犹如昙花一现。她的期盼眼看成空,她比他提前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她就要见不到他了。

“我只希望他能活得平和安稳,有一颗赤子之心。”少妇将孩子与小剑一同交到了董砚棠怀中,带着无限的爱意凝望了孩子最后一眼,终于永久地合上了双目。

锦衣卫衙内烈火熊熊劈啪作响,涌动的气流旋出腾腾热浪,似是让人产生了海市蜃楼般的漂移幻象。

焚了夹棍,毁了指钉,砸了脑箍,废了拦马棍,锦衣卫的刑具被烧得干干净净渣都不剩。总有言官弹劾锦衣卫招摇暴行,朱元璋这次是当真下定了狠心,废除锦衣卫,他势在必行。

司礼监的总管太监吊着嗓子幸灾乐祸:“董大人,您常在陛下身边走动,有什么风吹草动自然是您头一个听见,咱们做奴才的,不过是奉旨行事呀。这陛下都说了,锦衣卫衙内囚犯移交刑部,内外狱统归三法司,您就别拦着了,您再拦着,就是抗旨啦,那杂家可就没法和陛下交代了。董大人,您看开点吧,锦衣卫,没啦!”

朱元璋改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而设锦衣卫,到如今时日,已是五年光景。五年之中,锦衣卫牢内亡魂,已不下万人。至于这万人有罪与否,倒不是锦衣卫该关心的事了。君要臣死,臣岂有不死之理。况且君要臣死,时常不需要任何理由,即使有理由,圣上也不会有闲情逸致大发慈悲告诉你。

“董大人,您知足吧,好说歹说,您和手下众人也已威风了这么些年,这作践人命不要钱的瘾也该过够了!”老太监捂着鼻子在衙门内兜转了一周,斜睨了董砚棠一眼,末了在临行前又补上了一句。

董砚棠凝视着那正**烧的火光,一时间无语凝噎。五年,依皇命而行,遵圣令而动,却落得被罢黜官衔手足四散,然而朱元璋毕竟留得了他的性命,他发誓效忠一生的圣上当真对他不薄。

走出承天门,董砚棠最后一次望向那镌刻着“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的牌匾,为了这几个字,不知有多少人失去了活着的机会,认识的不认识的,相熟的不相熟的,亲近的陌生的,他已有太多的得不偿失。所以,在此时远离这是非之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他也刚好趁此机会去琉璃谷看一看那两个孩子,两个家破人亡命运凄苦的孩子。说起来,这些时日他一直焦头烂额忙于公务,似是已有数月不曾去过谷内探视。不过好在琉璃谷虽然隐蔽,却离京城不远。

卸了官服的董砚棠两袖清风,没了总指挥使这个头衔的禁锢他如释重负,尚未行至千步廊,却见一个兜帽身影匆匆向自己走来。

“董大人……”来人径直寻到了目标,可即使声音压得再沉也能听出是个娘里娘气的太监。

董砚棠无可奈何地止住了脚步,今天是个好日子,总能和太监打上交道。和太监打交道,免不了要粘上一身臊。

来人是朱元璋近身内侍,大内总管赵公公。

“大人,圣上有请。”赵公公扯低了帽檐,指向了停靠在远处的华丽车辇。

“董卿,上车说话。”朱元璋的声音从车辇之内传出。

董砚棠心里一沉,登上了车辇。看来圣上废除锦衣卫一事,远没有他想象得那般简单。圣上的心思若是如此容易便被臣下看穿,那他的皇位,便也坐不了太久。

坐在车辇之内的朱元璋一身便服:“难为卿家,知朕之心。日后若无卿家相随,朕寝食难安。”

董砚棠叩首行礼,心知天算不如人算,只等朱元璋说出真实目的。

“卿家可知朕为何要废了锦衣卫?朕是要做给那些人看!朕不能不让他们讲话,可朕也不喜欢他们搬弄是非!朕要赌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