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汉末兵王> 第77章 请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7章 请将(1 / 2)

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冀州安平人,出身于名门高第,世家家庭。自其高祖崔朝起,几代人中,曾有多人任郡太守等二千石以上的官职。祖父崔骃,为东汉著名文学家,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父亲崔瑗,书法家,对天文历法和京房易传等术数也有所研究,与扶风马融、南阳张衡特相友好。做河内汲县令7年,颇有政绩;对农业生产较为重视,一次曾为人开稻田数百顷。为人处世不随流俗,爱交友,俸禄全都花于招待宾客,因此,经济拮据致使家无担石储。临终时,他嘱咐家人说:“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臧形骸,勿归乡里。”

崔寔青年时代性格内向,爱读书。成年后,在桓帝时曾两次被朝廷召拜为议郎。曾与边韶、延笃等在东观著作,以及和诸儒博士一起杂定“五经”,后出任五原太守,之后迁为辽东太守,在任期间颇有政绩,且清廉自守,乃为少有的良臣。、、

崔寔任五原太守之际,五原地方当时比较落后,虽然该地土壤适宜种植麻等纤维作物,但民间却不知纺织,老百姓冬天没有衣服穿就睡于草窝中,见地方官吏时则衣草而出。崔寔到五原后就斥卖储峙,得二十余万钱,诣雁门、广武迎织师为作纺、绩、织、纫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若。另外崔寔在军政方面也颇有建树,在元嘉、延熹之际,匈奴、乌桓、鲜卑族连年侵扰云中、朔方,崔寔整敕军马,严守边防,保证了一方的安定,使老百姓免遭烧杀掳掠,颠沛流离之苦。

此时说起崔寔,便是刘猛心中敬仰,当然刘猛还存了一番心思,那就是崔寔既然善于农耕,又有四民月令一书,那崔旸子承父业,也当对农耕一事颇善,这可不是正式之际最需要的人才吗。

再说刘猛的恭敬,反而让崔旸有些紧张,赶忙给刘猛回了一礼,虽然不甚看得起这些莽汉,但是既然刘猛尊敬自己的父亲,崔旸也不敢慢待了,正要说话,却只听刘猛吁了口气:“刘猛虽然一介武夫,却是就听说崔老大人的名声,为解百姓倒悬之苦,却是耗尽自己家财,一生致力于农耕,为百姓造福,此等人物正是刘猛平生所最为敬重的,不想今日能见到本真,也足以一尝我不能亲见崔老大人的遗憾了。”

“将军廖赞了,家父生前常说,既然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旸虽然有志学习父亲,但是却没有父亲的那般本事,真是愧对父亲在天之灵。”崔旸听刘猛华中对父亲的崇敬,这确实不假,不免心中对刘猛多了一丝好感,说话也就自然了许多。

刘猛也跟着叹息,不过沉吟了一下,却没有犹豫,只是朝崔旸一抱拳:“本真兄,刘猛自知才德浮浅,但是却有心造福百姓,如今朔方百废待兴,正是缺少消耗如本真兄这样的能人,所以想请本真兄来朔方帮忙,一切听从本真兄安排,着力发展农桑,不知本真兄可愿意为了朔方百姓一行。”

崔旸一呆,一时间竟然沉吟起来,好半晌竟然没有说话,却让刘猛心中焦急,眼见崔旸皱着眉头不知道在想什么,不过看来并不是那么愿意,心念一转,忽然一咬牙,竟然上前两步,猛地跪倒在崔旸面前:“本真兄,这一跪是刘猛代朔方百姓相请本真兄的,难道本真兄就忍心看着朔方百姓生活贫苦吗?”

“啊——将军这是做什么,快快起来,旸如何受得起将军一跪,可是折煞在下了——”崔旸脸色一变,赶忙上前想要搀扶起刘猛,可惜刘猛即便是生了病还没有好,却也不是崔旸那点力气可以扶得起来的。

刘猛不起来,崔旸只是急的不知如何是好,心中一转,只是苦笑道:“将军快快起来,承蒙将军看的起,旸又怎么敢不从,我便随将军过去就是了。”

一听崔旸答应袭来,刘猛才松了口气,缓缓地站了起来,只是一脸的兴奋,拉着崔旸的手笑道:“朔方有了本真兄,那定然是会一点点变好,刘猛对农耕懂得不多,所以农耕上的事情一切就仰仗本真了,我会拨给本真一些忍受,一切单凭本真安排,谁要是敢不听从安排,我觉饶不了他。”

崔旸苦笑了一声,却没有接这话,反而朝督攒望去:“将军可能将督攒放了吗?”

刘猛哈哈一笑,拉着崔旸径自回到本阵,朝兵卒一挥手:“把督攒放了吧。”

兵卒一呆,只是迟疑了一下,便将督攒从马上掀了下去,摔得督攒不由得闷哼了一声,却没有人理睬他,而五原军也没有人赶过来救他,督攒无奈,值得勉强爬起来,一瘸一拐的朝那边走去,好在自从崔旸一出现,兵卒们也就颇为古怪,并没有人在如何动作。

再说将督攒放了,刘猛也知道不好久待,随即朝崔旸望去:“本真,此地已经不是我等久留之地,一旦督攒摆脱我们,顷刻间便是一场厮杀,我也不愿意同自己人杀个如何,所以就必须要离开了,不知本真是要同我们一起走,还是我先回朔方去等待本真?”

看着督攒一瘸一拐的,崔旸皱了皱眉头,迟疑了一下:“将军,我家中还有妻子儿女,总要准备一些天,所以将军还是先回去吧,旬月之内旸一定会去朔方去见将军的。”

“那就如此说定了,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