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赫国王要迎娶侧王妃,举国欢庆。
国王为了与民同乐,特宣婚礼一应将按照民间习俗举办。这个消息一经传出,整个苏门答腊都沸腾了。
女方是苏门答腊富商赛比·萨裴甲的女儿赛比·阿莉娅,全国的未婚女子都对这个得到了国王的家传宝剑作为定情信物的女人羡慕不已。
婚礼的头一天晚上,宣赫和阿莉娅按照当地的习俗,各在自己家中将手掌和指甲都用散沫花的叶汁染成红色。
第二天一早举行‘婚约’仪式,宣赫身着红色礼服,头戴红色礼帽,礼服和礼帽之上装饰着各种金饰,华丽无比。
此地多雨,幸而今日老天爷垂青,竟是个艳阳高照的好天气。
宣赫身着厚重的礼服,着实辛苦,幸而家仆在身侧举着一把火伞,将正午的日头遮了去。
这火伞遍体通红,连伞柄和伞把都是红色的。其上绣着龙凤呈祥的图案,龙头和凤头相对之处,一团烈火栩栩如生,似是在燃烧跳跃一般。
宣赫在一众亲友的簇拥之下往女方家中走去,沿路百姓拥挤不堪,呼唤连连,个个都是真心实意的祝福这个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的英勇的国王。
游行队伍在天傍黑的时候才来到了赛比·萨裴甲的大宅门前,只见大宅的宅门大敞,其内灯火通明,十分的壮观。
这天晚上,新娘阿莉娅需要躲在闺房中,不得露面,连新郎宣赫都见不到她的容貌。府上宾客云集,鼓乐之声伴着人们欢乐歌舞,通宵达旦。
如此这般闹了数日,才到婚礼的**——“蒙加”仪式,新郎和新娘在举行这个仪式时才正式见面。
这一天,宣赫又组织了一次盛大的游行,带着各种丰厚的礼品,从新娘穿戴的金银首饰、丝绸衣物直到稻米和水果,应有尽有。其中最珍贵的是一个插着一束布花的花瓶和所谓的“三州”,也就是三种不同质地的金丝编织品。
队伍浩浩荡荡,穿街走巷来到新娘的家门口,新娘家早巳组织丁攀木器蹈队在门前迎候新郎。
门框上挂起了金丝门帘,一位长者站在门前向宣赫的兜里揣金色馅谷、钱币和纸花。
这时,附近前来观看的男女纷纷上前抢夺那散落的“吉祥”之物,认为得到它们就能保佑自己的女儿将来能够挑一个好郎君。
宣赫想要进入大门,于是与女方的长者用一种叫“板顿”的四行体的诗歌(印尼一种极优美的民歌形式)对颂一番,直到他清楚表明了自己的来意,证明他已带来了珍贵的礼物,长者才把门帘掀起,让他进屋。
宣赫进屋之后由一位妇女引导,走过一段铺着古老编织品的通道,表示他已被女方全家,包括已故的成员所接纳。
接着,宣赫来到了房门口,开始“敲门”仪式。
宣赫仍然必须用“板顿”向阿莉娅倾诉自己的心意,得到阿莉娅同意的回答才能踏入闺房。
“进来吧。”当好听的女声从房门中传出,宣赫会心一笑,推门而入。
接下来要“坐舶”,宣赫和阿莉娅一前一后地坐在一块木板上,阿莉娅坐“船头”、宣赫在“船尾”掌舵,象征阿莉娅在家中的地位受到重视,宣赫是一家之主。
然后是“夫妻进餐”,司仪需要请出双方的母亲分别给宣赫和阿莉娅吃鸡肉黄米饭,女方母亲先喂宣赫,男方母亲则是先喂阿莉娅。表示亲家俩和睦相处,各方都不首先考虑本家的利益。
因为宣赫的母亲早逝,所以此事皆由阿莉娅的母亲查托·华丹来代劳,只见华丹满眼含泪,先是恭敬的喂了宣赫一口米饭,待她颤抖着双手,又喂了阿莉娅一口米饭之后,立刻掩面哭泣起来。
此时的阿莉娅前额被金冠包裹着,头顶是厚重的金色饰品,其下各有三条珍珠链子垂于她的耳侧,其后是红色、橙色、绿色和白色的鲜花做成的花链,直垂到她的腰部。
阿莉娅笑得灿烂无比,美得无以复加,任谁都将她当做了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她默默的听着抽泣的母亲跟她讲着要尊敬丈夫,好好持家等话,竟是没有留下一滴泪来。
有人暗想这阿莉娅怕是会花了妆容,故作坚强。有些妒忌的人却揣测这阿莉娅怕是嫁了好夫婿,有了靠山,不再将母亲放在眼里了。
婚礼最后是欢闹非凡的泼水节目,首先往宣赫和阿莉娅的头上泼水,祝愿他俩的结合得到幸福的滋润,并将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接着,所有在场的人都互相泼水,直到大家几乎淋透,在欢笑声中和着音乐,各自跳起舞来。
人群一会儿就将宣赫和阿莉娅冲散了,不少未婚的女子纷纷向宣赫的身侧挤去,这是个难得的可以罔顾法纪接近国王的好机会,兴许就被国王瞧上了眼也说不定呢。
“苏浅,你怎么嫁给这条毒蛇了?”从“敲门”仪式之后,苏干拉就心生疑惑,他眼见苏浅任人摆布,眼见着苏浅被人叫做‘阿莉娅’,眼见着苏浅嫁给了这个他深恶痛绝的男人,竟觉得心口微痛。
“你认错人了,我是阿莉娅。”苏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