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后三国之君权天下> 第81章 闲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1章 闲话(2 / 2)

派了一个叫邢方的益州老将统领二十万杂七杂八临时拼凑的军队来抵挡安实,目前战事还在进行中。我想安实即使万一打不过别人也断不至于吃亏到哪里去,便只是让张远大本营不断给安实送些新兵去,维持安实部队的满建制。安实在给我的信中大力称赞金慈部队的坚强战斗力,也盛赞我送去的新兵素质很高,弄得我脸上颇有面子。两万多蜀军俘虏被编成俘虏营送到豫州服劳役(不给钱只管饭的那种),干一些采石修路的事,最近豫州官府缺钱,用这些便宜一点的劳动力能省不少钱,让那些蜀军服两年劳役之后再放回去好了。

因为汉朝是有奴隶制残余的,而且汉朝传统道德也从不讲究什么自由平等,即使是最倡导禁止杀人的思想家,也绝不反对奴役奴隶和罪人,因此强迫敌军俘虏服劳役是不会遇到什么舆论谴责的。我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合同叫做“孙成买地券”是东汉的,除了规定了土地的大小位置,交易的金额,付款的时间、中间人以及交易费用多少以及谁出等等,其中有一句话“根生土着毛奴,皆属孙成”,这句话其实是指这块地的耕种农奴连同土地一起卖给了孙成。而社会主流舆论也没有把奴隶当平等的人看待,主人击杀家奴是不需要负任何曹律责任的。后世学者常常以为从战国时期开始由于铁器的大规模使用中国就进入了封建社会,其实不然。你想啊,到彼得大帝的时候俄罗斯还普遍存在着农奴制呢,难道俄罗斯那时候竟然还使用青铜器吗?

来到三国时期,我的一些观念也得到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比如说吧,陈宏平定南中,人们总以为是蛮族造反攻打汉朝郡县,所以陈宏是正义的。事实真是这样吗?当然咯,汉朝郡县的确是有的,但当时南中地区多是少数民族野蛮部落,为了增强国力,陈宏实施开发南中实施殖民统治的国策,在此过程中当然要侵占土着的土地,掠夺土着的人口,建立新的地方政权,在这样的情况下蛮族如果一点反都不造岂不是有鬼?东吴对待山越,汉朝对匈奴其实也差不多,比较一下秦长城和汉长城就可以了,汉长城要向北推出了不少,如果说汉人没有圈占匈奴的土地,没有掠夺或者驱逐匈奴的人口那才是真正的有鬼了。只不过中原人素来把中原以外的人不当做人,杀了就杀了,土地抢了就抢了,中原的史学家才不屑于记载那种杀野蛮人的事,一般只会轻飘飘地写道“夺城数十,人口百万,牲畜不计其数”然后建了多少个郡多少个县,仅此而已,却不会去记载这一过程是如何血腥。对汉朝人来说,战争的事情,谈不上谁伤害谁,即使被伤害,那也只能怪自己弱小,不能怪敌人强大。强盛国家的国民心态和后世中国那种老是被人欺负被虐的弱国心态是完全不同的,三国时期虽然战乱,中原人依然骄傲强悍,丝毫容不得别人骑到头上来,匈奴人趁着战乱抢一点东西或者人口是有的,若说敢于大大地冒犯中央政权或者主动攻击中原军队,匈奴单于还没有那样的胆量。总以为中国人总是被人欺负,自己的国民总是吃亏,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看法。

汉唐时期,中原人不去欺负人就很好了,哪里轮得到被人欺负。中原的百姓也很少在对外交往中吃亏,只不过中原人吃一点点小亏,我们的史学家就会细心的记下来,至于我们占了大便宜的时候就只是一笔带过了。封建社会英主明君们又不是傻子,哪里会让自己的老百姓吃很大亏。古代贵族是非常护短和团结的,贵族之间或许有内斗,对野蛮人绝对是一致对外的。袁绍的儿子们或者敢躲到少数民族那里去,但如果敢于引兵入关,对付自己的中原对手,别的我不敢说,绝没有知识分子会继续支持袁家,袁家立马就会变成过街老鼠,在中原毫无立足之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