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后三国之君权天下> 第26章 安驳的舌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章 安驳的舌战(1 / 2)

按理说,作为一朝的使者,面见敌国皇帝,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也不会再敌国之君、敌国之臣、敌国之民面前露出点滴,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打肿脸充胖子”,死硬到底,以免给敌国瞧不起。这一声叹息立时引起了群臣地关注,无不是惊奇地看着安驳,而安驳虽然有叹息之声,有叹息之行,却无叹息之声,脸色平静逾恒。

曹锐就是曹锐,他微一动心思就知道安驳必有后着,叹息只不过是个铺垫,看着安驳不说话,静等着安驳自己说出来。大凡说客,他地一举一动都有深意,张仪苏秦之辈是说客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一言一行很好地诠释了什么事真正的说客,曹锐读书很多,其文化修养不逊於其祖父曹久,哪会不知道其中地诀窍,才会如此处理。对於曹锐如此应对,安驳在心里大为赞赏,心想法锐不愧是一代明君之才,曾让凡霆评价很高的帝王。凡霆之所以不去投奔曹魏,只是因为他身在江东自当效力于吴,并不是曹魏皇帝才气不足,相反,凡霆对曹魏三代帝王地才气很是钦佩。

安驳这人很是机灵,凡霆点名要他出使,并非无因,他又是一声叹息,仰天道:“可惜,可惜!”不是又叹息之声,无叹息之色,脸上一副悲天悯人之态,让人一见之下就会耸然动容。曹锐何等样人,哪有不明白他的心里,知道安驳识破他的用意,要是自己再不说话,说不定他接下来的就不是叹息声,而是嬉笑之声,朝堂之上要是给敌国使者嬉笑怒駡,就太失体统了,有损大魏威严,微微一笑,道:“步先生何事叹息?”

“为陛下之行而叹息。”安驳缓缓而答。曹锐大笑,道:“步先生天下说客,故做危言。朕自登极以来,励精图治,务在养民,以结束纷攘乱世为务,务在开创盛世,还天下宁静。”

“天下之不宁,正为陛下所图,陛下有一日之图,则天下一日不宁。”安驳直言现实,道:“陛下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曹魏铁蹄征战不休,中原不宁,南方战事不断,皆因陛下而起。陛下若肯退就藩服,则天下自宁,百姓衣食无忧,陛下之仁德史书垂青,天下共誉,吾皇必可封陛下为王,陛下亦可不失为一方之主,富贵不失。”美妙的言词後面隐藏着阴险的目的,这就是外交!这是典型的说客言词,他的意思是要曹锐投降,却给他说的天花乱坠。曹锐要是真照他的话去做了的话,得到的绝对不会是历史的美名,而是駡名和笑话,後世必然把他当做昏君,无能之辈,仅仅因为一说客之言就投降。

安驳当然知道曹锐绝对不会因为自己一通言词就投降,但这是舌战,有些废话,无用之言也可以派上用场,可以让自己再舌战中占得上风,他真的是深晓游说之道。当下马国发跪下奏道:“启奏皇上,安驳妖言惑君,意在败坏我大魏朝江山,请皇上处他以极刑。”败坏江山,敌国之间互相败坏,安驳作为东吴的使臣,他的目的就是来败坏曹家的江山,难道还会帮助曹魏不成?一语道破真谛。可圈可点之词!“仲达平身!”曹锐不温不火地道:“步先生此言堪称妙论。妙论。”边说边抚掌,一副很是赞赏之态。这摆明了是一个美丽的言词包裹的陷阱,应该直斥才是,没想到曹锐居然抚掌称妙。着实有点让人难以理解,群臣吃惊地看着曹锐。很是难以相信。

安驳却知道曹锐这话只不过是个过渡,後面的话才是正题。马上就要到来,凝神静听曹锐的话语。果不其然,曹锐接下来的话是说:“步先生此意甚好,的却是息天下刀兵地良策。当今天下所苦者唯大魏朝与东吴战端。若东吴向我朝称臣纳表,则天下刀兵自息,士卒归家,男耕女织,天下富足,则先生之德天下共称,吴主金义,德过五帝。朕有仁慈之心,封金义为王,千载万载子孙昌顺,不亦美哉!”

安驳说:“吾皇亦怀仁德之心,今日特命外臣与陛下商议两国和解之事。陛下适才所言称臣之事,我帝国万不可从,但为示我帝国与贵国和解之心,我帝国愿每年向贵国馈赠400000石粮食、500匹绢,我帝国亦当与贵国通商,其中之利请陛下三思!”

曹锐思索良久,道:“朕有是心久矣,适才之言乃戏之耳!劳烦先生回报仲谋,朕只要他不食言,朕定与贵国永结盟好!”安驳道:“外臣安驳,在这里为两国的百姓拜谢陛下了!”

安驳从洛阳回来之後,并且带回了曹锐的议和诏书。安驳在两军阵前宣读了曹锐的诏书,於是童放遵旨退兵。我即刻下令班师回朝,并先遣人至武昌报捷,金义听说后心里很得着一个安慰,他思想凡霆的念头也渐渐强烈起来。

凡霆大军将至武昌,金义派元副出城迎接。凡霆的到来充分缓解了现今武昌城的紧张空气,得到消息的官员凡续前来,上千人的护送队伍缓慢向城内开进,因为没有预先安排所以街道两旁看热闹的人非常多。

我见金义正在兴头上,急忙跪倒在地。叩头奏道:“臣有死罪,望陛下肯加宽赦。”金义惊异道:“卿乃朕之柱国要臣,且卿今又为我帝国立下不世之功,何罪之有啊?”我跪禀道:“陛下不赦臣之罪,臣便长跪不起。”金义无奈地说道:“摆了,摆了!孤便赦了卿所犯之罪,爱卿先起来说话。”我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