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凡入魔了吗?
他入魔了,而且还沦落得不浅!
那他为什么没有修为大减呢?
减过,只不过此时神识重回,定念精纯,将他从魔境中给拉了回来。就如同前面所经历过的欲境一样,魔境也同样随时能出能入,直到心中缺处彻底照见然后化尽再不为其勾牵以后,就破了魔境修行。
但这一出一入,前后差别犹如天渊,自己这段时间所修所炼的剑意彻底融入元神中,元神元气抱一不离,法力运转如心使臂,已经初知御器境界。也只有到了这个境界,才有成为高手的资格。
这短短的一瞬间,叶凡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其实说来简单也好笑。
大家听说过阿Q精神没有?
不错,就是这个鲁迅先生笔下极尽讽刺之能事的阿Q精神。大家不要笑这种精神胜利法,真正应该笑的是只敢用精神胜利法来得到某种虚幻的满足的这种人。换一种情况,换一种人,这种人不仅仅在精神上阿Q,而且还将这种精神带到了现实中然后身体力行。
打个比方,看见谁家二世祖开个法拉利跑车在大街上横冲直撞,如果被有这种精神的人看见了会怎么说呢?
应该是这样的,你牛什么牛,我家以前比你阔绰多啦。
反过来的一种阿Q精神胜利者会怎么说呢?
你牛什么牛,我以后一定比你阔绰,法拉利买两辆,前面开一辆后面拉一辆。
如果这个人再牛叉点,不仅仅在嘴里这么说,心里他也是这么认为的,并且相信自己以后一定能做到,然后身体力行,做生意赚钱,朝着这个目标进发。
也许这个人最终还是没有做到自己说的那种前面开一辆法拉利,后面拉一辆法拉利,但最起码他至少可以前面开一辆长安后面拉一辆拖拉机。
前者可笑,因为一切都是假的,不过自我安慰而已;后者可敬,因为至少努力过,即便最终还是没有达到这个幻想,可至少他敢想敢干,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未必就没有机会将这个幻想化为实在。
从这个角度上说,其实每一个人都是阿Q,所区别的就是能不能因愿而实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自我存在方式,这个时时刻刻存在于自我心念中的理想的自我便是心魔的根源所在。
正因为对自我有所期待,期望,这才会留憾,因为每个人都受限于存在的现实,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将自我的幻想最终化为现实,一旦所求所有非我所愿,这种抱憾就成为了心魔,伴随一生,也许终其一生都无法最终化解。
随着这种抱憾越来越多,这个人的心魔也就越来越重,最终沉沦其中无法超脱,意志稍有不坚定便可能破罐儿破摔,人生要是走到了这个地步,基本上也就毁得差不多了。即便这个人看上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行为举止与常人没有任何的不同,可那种垂暮之气心思稍细的人都能感觉到。
想要彻底历尽魔境这个关口,就得让心中的那个理想的自我真正觉醒过来。看清楚自己想成为怎样的自己,然后通过不断的修证,使这个自己与我合一,真正成为他。
定念从何而来?
从心而来,从心中的这个自我而来,活在自己心中的这个理想中的自我是魔境根源,同时也是所欲求证的境界的根源。心中这个自我的存在方式通过层层次第修行最终实现化,脱胎而出,这就是魔境的修行了。
不过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险的,也是异常艰难的,这就好比是期待自己可以成为世界首富,想要实现这个自我的存在需要付出很多很多,也需要克服很多很多,放下很多很多,其中还有有太多的岔路歧路。对于一个人来说,即便眼前有一万条路,可能通向正确尽头的路只有一条,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
这些都是世间的道理,修行也是实现自我存在的表达方式的一种,当然脱不开这个最基本的道理,无非这条路特别了些,相比于其他的路更要艰险一些。
处于魔火灼心的叶凡,越是在这种状态中陷溺,元神中也就越是清晰,越是清晰自己的状态,心中的那种不安和警惕也就越重。
虽然这种尽情肆意地发泄的感觉真的很好,也让自己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大,那弥漫于天地间的力量的流转的痕迹也比之前看得更加清晰,仿佛近在眼前,只要自己一伸手就能触摸到。
可是心中却有一种空虚感!
越是想发泄,这种空荡荡的寂寞感也就更加强烈,恍惚之间,叶凡仿佛看见了两个人,这两个人不是别人,都是自己。
这个人神情淡然,似乎拥有一双看穿了世间繁华的眼睛,超然出世,卓尔不群,一种淡淡的气势令叶凡心向往之。
还有一个人则是披头散发,一副怨天尤地的样子,一双眼睛中尽成妖红色,虽然也给人一种凌厉和强大之感,可暴戾之气溢于言表。
摆在叶凡面前有两条路,一条路就是成为第一个人,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的确确想要让自己成为那样的状态,可现实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