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萍踪剑影> 034 终究在家人,何必读歪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34 终究在家人,何必读歪经(3 / 4)

了,我看学道挺好啊。再说我这几年生意做得也很不错,师父也给我加持了的。再说了,我师父对我说,佛门中人只修性不修命,终究一场空,学佛有啥好处?”

加持,这是啥玩意?叶凡听得一头雾水。

袁师兄听了冷笑道:“学道的人就算成了仙又怎么样,还不在天人道里面转悠?迟早不免到轮回中走一遭!王师兄,我看还是学佛好,阿弥陀佛念念不离心地,双眼一闭就直接往生净土佛国,这逍遥自在的味学道的人哪里能比得上?你们道家的祖师爷吕洞宾不也奈何不得黄龙禅师吗?还得我佛门中人指点才醒悟。”

这可让叶凡大开眼界,吕洞宾的传说如何叶凡不太了然,不过看了不少的电视也知道吕祖月下过洞庭,飞剑斩恶龙的这些仙家传说故事。啥时候跟佛门又有一腿了?

这边厢李修于倒是博闻强记,在叶凡心中念了一段故事,大抵是这样的:吕洞宾成仙以后云游天下经过黄龙山,遇到黄龙禅师升座**。这禅师神通广大,慧眼能认得仙人,于是就问:“台下站着的是什么人?”

吕洞宾答道:“云水一道人。”

禅师问他:“云散水绝怎么办?”

吕洞宾反诘:“干死和尚!”

禅师当然不同意,淡淡回答:“黄龙出现!”

吕洞宾:“我一剑就给宰了。”这话倒也符合吕祖的风格,世间还传说他飞剑斩毒龙的故事呢。

黄龙禅师听他说得有点杀气,也不想和他多打机锋:“这不可以用言语来扯淡歪缠,你有什么本事?”

吕祖笑道:“一粒黍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江!”

黄龙禅师不以为然:“这不过是守尸鬼磨砖作镜的下乘功夫而已。”

吕祖:“争奈囊储不死药,安知与佛有参差!”这意思倒也明白,我所修为道家长生久视之道,与你佛门所求所修有所不同,道不同而已。很多人在这里把“参差”一词看做长短比较的意思,如果这样理解就容易误解为道长而佛短。

黄龙真人想必也误解了,指着自己的铁禅杖说:“饶经百万劫,终是落空亡。”这是站在佛门的角度看待仙家境界,在佛门中,仙人隶属于天人道,天人虽然有广大福报神通了得,可天人不解佛智,不入佛理,所以终究不免在福报尽净的时候堕落入轮回中。比如天人之首的帝释天入轮回以后成了一头驴。

最后,吕祖好像是领悟了禅门佛理,念了一首诗:“弃却漂囊碎却琴,大丹非独水中金。自从得见黄龙后,嘱咐凡流着意寻。”

这段公案不好考证,毕竟现代人从没见过吕祖在人间显化,是不是有这样的故事也不好追述,但现在某些学佛之人却以这段公案来诋毁学道的人。

引经据典,又找不到黄龙禅师和吕祖去求证事情的虚实,自然是宁愿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了。

王师兄听了自然是有些动气,吕祖为道教神祗之一,地位很高,当着面扯这段禅门公案自然让他很不爽,不咸不淡地道:“你说吕祖奈何不得黄龙,那你可知道我道教祖师太上老君化胡为佛?没有太上道祖化胡为佛,你这佛教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叶凡听了这话,差点被吓得一个屁股蹲,什么时候太上老君跟如来佛祖扯上关系了?

这边又轮到李修于发挥才华的时候了:“老子化胡为佛的说法出自《老子化胡经》,历史上曾有多次的佛道之争,双方互争长短,这老子化胡为佛的传说就兴起于这个背景之下。”

叶凡听了忍不住有些古怪之色:“太上道祖和佛门如来是两个不同的国家的圣贤,到了后世怎么就开始互相掐了起来?”

李修于:“这谁知道?也许老子没和如来掐,他们的后世传人之前互掐却是实打实的,扯来扯去就成了经典,双方又开始引经据典地互掐,各种传说就开始兴起来了。反正也找不到太上和如来去求证,爱咋说咋说,人嘴两张皮,一碰就出奇,这有啥好奇怪的?”

“这……”叶凡郁闷了:“大家都是修行人,互相指摘人家的祖师爷这恐怕没啥好处吧,说起来不管是太上道祖还是佛门如来,人家是生活在几千年前的人,若论辈分都可以称一声高高高高高……祖爷爷了,尊敬一下人家自己又不掉块肉不是?”

赵丽红显然在撇嘴一副鄙视的样子:“叶凡,你是修行人没错,这帮子人恐怕不是修行人,就是一群读过一些佛道经典就开始标榜自己是修行人的人。”

“不是修行人?”

“应该不是。”赵丽红:“叶凡,你知道吗,你身上有些东西这些人是没有的。比如你神完气足,这些人大多身体亏空,比身子骨就差你不少。”

叶凡:“你不看他们多大年纪了,我才多大年纪,身体比我差些是肯定的。习武的不都说拳怕少壮吗?”

赵丽红:“我比的不是年纪,即便是同龄人,你也是最为健康的。你看和你一起工作的年轻人,都有些精神不足的样子,吃啥东西也都是牛嚼牡丹而已。”

叶凡:“这是肯定的啊,我修有内功,精气巡行周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