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剑开锋,锋刃何来?我身何来,当往何处?”
这句话既是一道法诀,是对叶凡如何去修炼剑意境界的指引,又同时是一种喝问,震散了叶凡刚刚突破苦境时的那种淡淡的犹疑并指引他见证一种境界。
磨剑境已然圆满,不会再因为现实的各种苦境而动摇了心志,那么拥有了这种坚定以后修行该如何来审视自身修行的意义呢?
这句话点出了应当追思的境界,磨剑具足,神剑已然开锋,那么这锋刃从何而来,这柄锋锐的神剑有什么意义?
我自己从何而来,又当往哪里去?
通过自身经历世间诸事以后的思索并且得来的答案,就是剑意。
假如这个世界上有一万个剑仙,就会有一万个完全不相同的剑意,这剑意就是剑仙的神通之本。
所以这道法诀给出的仅仅就是一种喝问却并没有给出到底什么是剑意的答案,这一切需要叶凡自己去思索。
不过这一步和前两次第的内容不同,虽然也有心境指引,但是却多了很多应用的法门。叶凡之前斩灭赵丽红和李修于的那一招诛魔慧剑本身并不是一种剑术,而是超脱欲境的心法指引,因此只要超脱欲境就能展开这诛魔慧剑的神通。能够使用诛魔慧剑,也标志着欲境修为的具足。
磨剑境的修行则不然,仅仅就是一道法诀,一道心印,心印中只涵盖这一次第所需要求证的心境和境界,其余什么都没有。
倒不是留下心印的这位前辈藏私,不传授后人琢磨炉鼎,锤炼修为的手法,而是剑仙本身的修行所决定的。
剑仙以剑为器,自然个个都精通剑法武功,习练武功本身就是强身健体的法门,长期而来的勤修苦练对心境的穿凿用处极大,这部分内容并不需要专门列在指引法诀之中。也是机缘巧合,叶凡在得到这剑仙修行法诀的时候就已经修炼内家剑法多年,在部队的时候修为具足而经历了强健炉鼎所缺的苦境考验。
与此同时,在退伍以后又经历了这许许多多的事情,布局成功为季长风复仇以后又巧遇萧晓筱,欲境已经开始。
又在修炼剑法的时候无意中领略了剑气境界,这一切的机缘相合这才导致叶凡在挥剑使出剑气的时候激发了天斩剑中封印的前人神识心印,得到了剑仙心法的指引。当然了,若是叶凡仅仅就是领略了剑气却并不懂得还有什么正法修行次第的话,这也不能成立。
在萧晓筱的指点下,叶凡重修紫霞神功,于定境中照彻身心内外,已经是在唤醒元神的前夜。
只要机缘具足,就可以一脚踢进去走上以武演道的路子。
叶凡以定阳针的高妙剑术发出诛魔剑气,而对面的李修于与赵丽红也的确是世间入魔之鬼,双方面的力量终于惊醒了隐伏多年的前辈剑仙所留下的神识心印,处于这种境况下,叶凡这才在多方面原因的作用下证入欲境,正式开启了修行之路。
也正因为叶凡内家修炼有成,这才能将磨剑境的内容修炼圆满,此时得到剑意境界的心法指引以及具体运用之术以后,叶凡这才了然。
剑意境界的内容比较庞杂,总的归纳起来大约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剑气的体用之术,虽然叶凡早有这个经验,但此时得到完整的法诀指引意义无疑是巨大的,至少让他明白了剑气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剑仙的剑气与武学高手修炼多年而发出的剑气并没有什么质的不同,但二者的认知有异。武学高手经过多年的内家修炼,认为剑气是一种内功达到相当高度以后而修成的超越普通武功之上的高妙境界;剑仙的剑气则以精纯的神识为先导,以具足而精纯的神识之力激发法器妙用而发出剑气。
法器这个玩意大伙不要认为它有多么的玄乎,武学高手的剑气所激发的法器之力就是自己的炉鼎,因为这类人追求的境界是草木竹石均可为剑;剑仙则二者兼有,既仰仗外在法器妙用,也激发炉鼎神识之力,二者相合混元一体,求证的是身心体用之道。看起来追求相同实则大异其趣。
武学高手修至剑气境界以后,只要悟性足够,更为精进探求此剑气的来源,也可由武入道求证各次第境界进而有种种神妙不可思议的神通。
法器的作用最大之处在于发挥修士自身的神通上面,比如叶凡此时即便随便拿个枯枝也能发出剑气,但是枯枝却承受不起这种浑厚的内力,还没等克敌制胜自己就先粉身碎骨了。若手中所用的就是普通的长剑,这样倒的确可以有兵器之用,但所发挥的剑气也仅仅就是叶凡自身的修为而已;若是换了天斩剑,那威力就不可同日而语,同样一道剑气,以天斩剑发出就有纯阳之威,至阳至刚,无坚不摧,更是专克阴邪,只要天斩在手就不惧阴邪法力的侵袭。当然了,威力相当的一道剑气,用天斩剑的话就要省力许多,换了普通的剑就要费力许多,这就是古人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不同材质的法器,所发挥的妙用也不同。
以上的内容,就是法诀中所提到的第二个大方面,如何去看待自己的随身法器。第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