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七杀蛇蝎> 第十三章 相识大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 相识大漠(1 / 3)

公孙楚又想起了当日辞别皇上出征时,骑马皇城下,静寂的夜空中,皎白如玉的月光,银河泄地般洒落在君主的宫殿,观音大士亲临夜空,为公孙公子践行。

“国师可曾听说过玄奘法师的故事。当年中土大唐皇帝,委托唐三藏远走西土大雷音寺,求佛经梵文原典,为普佛法,问惑辩疑。”观世音菩萨手执琥珀净瓶,矗立在天空耀眼白光处,如同一尊宏伟的大佛,谆问着公孙楚。

公孙楚双膝跪地,头贴地,虔诚的回道:“回观音大士,三藏法师遨游天竺国取西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千辛万苦,持之以恒的故事,人尽皆知。”

观音娘娘在白色的光韵中微笑道,“今日还得公子亲自效法那玄奘一回。丝绸之路连通东西方世界,是世界神州的走廊。古人曾以运送丝绸打开了连接两个世界的通道,送去的不仅仅是丝绸和通商的决心,得到的也不仅仅是邦交和商品。真正的意义在于文化与心灵的沟通,世界的交流与进步。

历史轮回,古道驿站不变,变幻的是人心,求进、求沟通的决心。每回我找寻真心人踏上此行,都倍感疑惑,不由自问:连通世界的走道就在那里,为何一定要找寻真心人引路。当我找过张骞、班超和玄奘三代引路人之后,我知道了历史的答案。是世界禁闭了自己的大门,而踏出那一步的人,不是在引领自己的世界,而是在迎接普天之下的情怀。

引路人需要带给世界那样的情怀,害怕未知,害怕被文化洗礼和侵蚀,只会坐井观天,作茧自缚。引路人的真谛不在带寻大家找到真理之路,而在与让世界有勇气敞开自己的大门。”

听到这,公孙楚立即朝观世音菩萨拜了三拜,“弟子定谨记于心,时刻铭记菩萨教诲!”

公孙楚想到这里,觉得自己有幸得明君赏识,得国力相持,得菩萨教诲,又恰逢各国地域的文化大开门,几百年不遇的黄金时代,各国各邦都有接受世界的情怀,现在的问题不在各国自己的心态,而是文化驿道的保存重任,肩落自身。

妖精和马帮贼的势力版块在侵蚀这条路线,局势一年一变,连年的摧残和阻碍着世界沟通的决心。而有感于自己的学艺未精,道家法力不足对付道行高深的妖精,观音菩萨造访时也未求得赐予个些许佛门法术、法宝或锦囊妙计,一切都要看自己缘分造化,实在心虚。

恰逢从草原部落国回程途中,见得沙漠地龙迁徙盛景,草原沙化,河水改道,风沙来袭,村庄民不聊生。这一天,正是有感触时,途径了大漠阳关的集市。这阳关是丝绸之路的南路必经的关隘,和玉门关同为西域交通的门户,各路人群聚集于此。那市集上买卖吆喝声不绝于耳,大街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突然集市上来了一队布邑族的军队,他们骑马在最热闹的街口停了下来,摆下了九台桌子。九台桌子连成一排,每个桌子上放了一个大大的铁盆,用红布盖了起来。为首的士兵长用部落族通用的语言喊道,“军队招兵,愿来试胆的英雄请过来这边排队。脱了鞋,光着脚,过得台子上的九个盆子,不跳不飞不借工具,结结实实敢在盆子里踏上一脚踩过来的,过了九个铁盆后,桌上的九根金条就是他的,还可以入我军营为将。”

很多部落族的勇士看到桌上的金条已经跃跃欲试,纷纷过去排队。第一个上台的猛士是羌族戈尔丹部落的,这个部落能征善战,常出马背英雄,他先来试个头炮。

只见旁观的人们都为他鼓掌,桌边的两排士兵先为他打开了第一个盆子的红布。盆子里面放了好多蝎子和蜈蚣,还有蜘蛛等其他毒虫,在光滑的盆子里爬动。

一看这阵势,后面排队的人已经散了一半,钱和命比起来,还是命要紧。被这些个毒虫咬一口,不死也残半条腿,逞这个能实在划不来。但这个勇士没说话,脱了靴子,光脚一脚踩了下去,将脚下的毒虫踩得直喷黑汁。

过了第一个铁盆,台下的观众皆为他叫好。公孙楚也站在围观的群众里为他鼓掌。士兵们掀开了第二个铁盆的红布,里面是数把断刃的刀尖,竖直的固定在里面,锋芒铮亮。

看到这第二个盆子,后面排队的人们已经一哄而散,骂骂咧咧的走开了。部落的话听不太懂,但是公孙楚还是听懂了几句常听见的话:“纯粹没事拿我们寻开心么!”

此时那个羌族的勇士也开始额头冒汗了,第一关只要胆子大,还是有把握踏过来的。第二关这个是躲不过的,只要踩下去,脚板就得开花,搞不好伤到脚筋,就会残废一条腿的。但是人已经在台上,这么多双眼睛,有些事有时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于是光着脚板,又踏了进去。一阵惊讶声,接着是围观群众的鼓掌。那小伙又通过了,只是这次脚底已经带血,走路困难。为首的士兵长也亲自为他的勇气鼓掌。两旁的士兵又为他打开了第三个盆子。

第三个盆子不开还好,打开看到里面是竟一头未成年的短吻鳄,睁着眼睛静静的躺在盆子里。众人皆惊呼,有的小孩子立即吓得哭了起来,害怕得直发抖。那羌族的小伙也惊了魂,这哪是人干的事,脚底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