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重生之异界入世修行> 第二百六十九章 武灵新变﹙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九章 武灵新变﹙二﹚(2 / 2)

场所。宋代最著名的有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书院大多是自筹经费,建造校舍。教学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以自学为主。它的特点就是为了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而不是为了应试获取功名。

明代书院发展到一千两百多所,但其中有些是官办书院。一些私立书院自由讲学,抨击时弊,成为思想舆论和政治活动场所。最著名的有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明朝统制阶级曾先后4次毁禁书院,然而书院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多次毁而不绝,在严酷的政治压迫下,书院师生宁死不屈。东林书院的对联写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代书院达二千余所,但官学化也达到了极点,大部分书院与官学无异,如张之洞在武昌建立的两湖书院、广州越秀书院等等。到了光绪二十七年(一九零一年)诏令各省的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的书院改为中学堂,各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至此,书院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代中国书院纷纷举起,大多是国学培育、书画交流之所。规划较大且设施、内容较完善的书院有安徽西庐书院。

﹙二﹚书院藏书

书院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唐,盛于宋,衰亡于清末,历时千载,中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独具特色,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学术文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曾起过巨大的推进作用。藏书、供祭和讲学是构成书院的“三大事业”。由于藏书是古代书院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书院藏书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藏书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与官府藏书、私人藏书、寺院藏书一起,并称为中国古代藏书事业的四大支柱。(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