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大可以再战三百回合嘛!”
顿了一下,他才接着说道:“我这不是喘气,是散热。通过深呼吸进行强压风冷散热,不然的话一会儿就满身是汗了,到时还得再去洗一遍澡那多麻烦啊!话说那些传说中武林高手,为什么能够做到PK发型不乱,恶斗连连额头却不见汗,就是靠的深呼吸散热法……”
“你就吹吧,当我没练过武似的。你干嘛?”
马竞猛然坐起来,猿臂一揽就给汤佳怡翻了个身,随着“啪啪”两声,两团雪白的PP上就都出现了一个淡淡的红色掌印。
疼到是不怎么疼,这家伙根本没用力。
马竞一直非常擅于总结,在其他领域是这样,在这些羞人地方也是如此,甚至还被他研究出了一套“马氏击臀术”简称“马屁神功”的技巧,借助特殊的手型和姿势,可以不用造成多大的痛苦就能发出很大的声音,这家伙还曾经为这套打PP技术专门拍过教学视频。
至于视频的演出人选,自然有他们两个真人出镜。
所幸那视频做过技术处理,发帖时也挂了马甲,所以至今也没人知道他们两个还拍过这种东西,想到这里,埋在被子里汤佳怡的俏脸就更加红了。
来回摇头把这些恼人的东西甩出脑海,似乎刚才斗嘴的原因也被汤佳怡摇了出去,她翻身靠在床头,转换了一个话题,问道:“过两天就要回家了,你那个秘密项目弄完了没有?”
“那算什么秘密项目?”马竞摆了摆手,“已经弄得差不多了,你要有兴趣明天一起去看看得了。”
除了充当测试点,帮助那些国际版应用进行本地化测试的工作以外,温哥华工作室自然也有自家开发项目的,不然的话这个工作室之名就名不符实了,还不如改名叫海外测试中心得了。
至于他们的那个游戏,也是蛮有说头的。
这款暂定名《圆盾》的游戏是一款PT平台专享的VR体感游戏,有温哥华工作室自行开发,总部提供技术支援。
实际上蜜蜂早就进入了VR领域,发行了数十款带有虚拟现实内容的游戏,体感内容也有不少。不过真正从设计阶段就把VR元素考虑进去的游戏,“圆盾”还是第一个。
以前蜜蜂发布的那些VR游戏,虚拟现实部分的内容其实都是后来添加进去的,拿掉VR直视屏幕完全不影响游戏进程,甚至用户体验反而更好,毕竟没有了笨重的头显。
而且早期头显的画质实在说不上有多好。
这自然是屏幕技术的锅,除了立体显示设备不可避免的3D眩晕症以外,早期DW最为用户诟病的就是那个“窗纱”画面了。
其实其他同类设备也有这个问题,不过人家毕竟藏拙没有正式上市,而作为量产上市的VR设备,梦行者自然要遭受各种审视的目光。
透过“窗纱”看东西,总归没有推开窗户直接看来的清爽舒适,偏偏价钱还死贵死贵的。再加上更加严重的3D眩晕,导致梦行者不支持长时间游戏,使得DW遭遇了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后来蜜蜂干脆将其转型,转而向4D影院、虚拟会议领域发展,但特效影院的市场规模毕竟有限,设备更新周期也要慢不少,而虚拟会议的潜在市场固然更加宽广,其本身却不是刚需。结果兜兜转转,最后梦行者还是回到了VR游戏设备的轨道上了。
有意思的是,尽管梦行者还没达到成熟状态,但正是它们让蜜蜂PT终于拿到了第一个和第二个百万销量。
PT是去年国庆前发布的,到现在已经快一年时间了。而PT的成绩单则217万台累计销量的成绩。虽然不能够让人满意,和三大平台游戏主机那些千万、几千万的销量相比,当然是弱爆了,但是和类似Ouya之类的新兴主机相比,这成绩还是不错的。
而且值得高兴的是,作为PT选配件的新版梦行者头显也卖了50万台。
一年来蜜蜂总共在国内售出了86万台PT,其中大部分都是售价1999软妹币的迷你版——蜜蜂在国内刻意PT削弱游戏色彩,即使国家解禁之后也没有跑去修改正式商品名,依然在当娱乐电脑在卖——这个版本的PT干脆不配备阴阳鱼分体手柄,标配外设只有蝙蝠键盘和鼠标,显然这部分用户要么是手游玩家,要么就是不玩游戏纯粹买回去当廉价PC用的。
而在海外售出的131万台PT里面,大多数都是包含阴阳鱼分体手柄,同时售价达到399美元的标准版,余下大约42万用户则选择了售价高达799美元的VR版,即捆绑了新版梦行者的版本。
彼时美版iPhone的运营商合约价只有299美元,早已上市的新一代游戏主机PS4、XBO的售价也在400美元左右,可见蜜蜂PT是一点儿价格优势也没有的。同样的价格,购买三大平台主机的话,还能获得更多游戏,大作小作都很多,由此完全可以想见,这些购买PT,尤其是VR版的玩家绝对都是真爱粉。
说起来,全球首款VR游戏设备是19年前任天堂的VirtualBoy,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