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石重贵少时谨言慎行,质朴纯厚,善长驰马射箭,颇有沙陀祖辈之风。
根据对春秋笔法的了解,这个看似褒义的评论实际上是说石重贵这个人老实厚道,比较木讷,不太精明。
936年,石敬瑭在晋阳举兵叛唐,后唐大军围攻太原。石重贵或出谋划策,或冒矢拒敌,都有板有眼,被石敬瑭大为赞赏。
后来,石敬瑭借契丹兵挫败后唐军队,离太原赴洛阳夺取帝位。临行前把后方革命根据地交给了石重贵,授他以北京留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行太原尹,掌河东管内节度观察事。石重贵官衔不少,但政绩平平,“未著人望”。
尽管如此,因受到叔父的倚重青睐。仍平步青云,一路高升,到天福七年(942)石敬瑭去世前,石重贵已进封齐王,兼任侍中。
冯道向天平节度使、侍卫马步都虞候景延广征求意见。景延广,字航川,今河南三门峡人,是当时朝中的实力派人物。
父亲景建,精于箭术。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景延广的箭术也很出众,而且臂力过人,用的都是硬弓。
生处乱世,投军入伍是唯一的出路,景延广与当时其他人一样也投入军队之中谋求前途,只是他的行伍经历比较坎坷。开始时,他在后梁驻守陕州的朱友诲部队里任职。后来朱友诲因谋反引祸上身,景延广为了躲避灾难。又逃到华州将领尹皓手下谋生,不久又到了王彦章的部队任职。
在后梁和与后唐黄河岸边的激战中后梁军队大败,景延广身负重伤,最后逃回了首都汴州。
后梁灭亡后,景延广被唐军收编。李嗣源即位时,汴州守将朱守殷不听从李嗣源的命令。结果被残酷镇压,很不幸的是景延广也在朱守殷的军队里,因此受到牵连,要被处死。
石敬瑭当时是六军副使,负责处理他们这些叛军。见到景延广后,非常同情他,于是将他放了出来,收入自己帐下,做了他的属将。
后来,石敬瑭称帝时,后唐派张敬达率五万重兵前去围攻太原,石敬瑭让他参与军事,景延广为后晋的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
等石敬瑭正式称帝时,对景延广也委以重任,让他当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后来转守各地,又升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成为石敬瑭的心腹大将。
冯景二人一拍即合,马上召集朝中重臣,经过协商,大家达成共识,拥立二十八岁的石重贵继承大统,号称出帝。
石重贵能力一般,却胆大包天,即位伊始,就干了两件震惊朝野、轰轰烈烈的大事。
第一件是娶了自己的婶子为妻。石敬瑭在世时,很喜爱他的小弟弟石重胤,一直把他当儿子来抚养。
后来在镇守邺都时,又聘娶了副留守之女乔氏给他当老婆。可惜石重胤命薄,英年早逝,无福享受齐人之乐,冯夫人守寡,又长的很漂亮,时任齐王的石重贵见到后惊为天人,伦理规范马上在他心里就坍塌的一大糊涂了,石敬瑭棺材还未殡葬,石重贵便把乔氏娶了过来。
婚礼之日,群臣都来祝贺,石重贵对冯道等人说:“遵皇太后之命,同众卿不举办大庆。”
群臣退出后,石重贵与冯夫人继续把酒言欢,经过石敬瑭灵枢时,石重贵借着酒劲托着酒酹摇头晃脑地祷告说:“皇太后之命,同先帝不搞大庆。”左右听后,不觉失笑,石重贵也被自己自娱自乐的精神逗乐了,对左右的人说:“我今天当了新女婿,怎么样?”冯夫人跟左右听后,都捧腹大笑。
第二件事就是改变国策,调整对契丹的态度。石敬瑭依靠契丹之力建国,建国后就依约将幽云十六州献给契丹,之后对契丹更是百依百顺,非常谨慎,每次书信皆用表,以此表示君臣有别,称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臣”,为“儿皇帝”。
每当契丹使臣到来,便沐浴更衣,恭恭敬敬的拜受诏敕,除了每年输30万布帛外,每逢吉凶庆吊之事便不时赠送好奇之物,以致赠送玩好奇异的车队相继以道。
而石重贵却不同,他没有受到过契丹的恩惠,觉得耶律德光只比自己大十岁,却成了自己的祖父,不知被天下多少英雄豪杰所耻笑,于面子上很是挂不住,所以着急着要撇清与契丹这种乱七八糟的“亲戚”关系。
石重贵即位不久,朝中大臣商讨要向契丹奉表称臣报告先帝死亡之哀,景延广主张写个信就行了不用上表,并且以后只称孙不称臣。
李崧奏反对说:“屈身事胡是为了江山社稷,有什么可耻的!
陛下这样做,他日必然落个亲身披甲带胄去同契丹打仗的下场,到那时再后悔可就没有用了。”
景延广坚持己见,据理力争,大家又问冯道的意见,而冯道老油条含含糊糊,闪烁其词,不置可否,石重贵最终听从取了景延广的意见。耶律德光接到信后勃然大怒,派使者前来质问责备说:“为什么不先来禀告,自己便骤然即位称帝?”
景延广也不怵他,很不客气地回敬了他几句。之前,河阳牙将乔荣,跟随赵延寿投归契丹,契丹任命他为回图使,在契丹与晋境之间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