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唐朝那些事儿> 第53章【大梁帝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3章【大梁帝国】(2 / 3)

霍彦威等人伏地请死,李存勖说:“吾与总管戏尔,卿无畏也。”然后特赐霍彦威改名为李绍真。次年,改任武宁节度使,跟随李嗣源讨伐契丹。

初六,李嗣源到达邺都,在城西南安营扎寨。初八,下达命令,命全军明晨总攻邺都。

不过,无数历史用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今天的事情今天做不完。或许就不用等到明天了。

当天晚上,从马直军士张破败叛乱。带领人马杀死都将,焚烧营寨。

第二天清晨。叛军逼近中军,李嗣源率领随从全力抵抗,但敌众我寡,无法抵挡。李嗣源厉声斥问他们:“你们想干什么?”

乱兵回答:“将士们跟随主上已有十年,经过百战夺得天下。

现在主上忘恩负义,欺凌士卒,驻守在贝州的士卒只是想回家,主上却不能饶恕他们,还说‘攻下城池之后。应当把魏博的军队全部坑杀’。

近来从马直少数士卒争逐喧闹,他就想把这些士卒杀掉。

现在大家想和城里的人联合起来,击退各路军队,然后请主人在河南称帝,让您成为这里军民的主上。”

李嗣源边哭边把皇帝的命令告诉他们,但无人听从。李嗣源无奈地说:“你们不听我的话也行,那你们自己随便干,我一个人回京师好了。”

叛军拔出刀剑把他围了起来说:“这些人都是虎狼之辈,不管尊卑。你离开这里准备去哪里呢?”

于是簇拥着李嗣源和李绍真准备进城,结果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不让进,皇甫晖迎战张破败。张破败应验了自己的名字,大破而败,最后被杀。城外的兵马四处溃散。

赵在礼率领将佐迎拜李嗣源,边哭边谢罪说:“将士们对不起您。敢不唯命是从!”李嗣源假意迎合说:“凡是要做大事,必须借助兵力。现在城外的士兵被打散后无处可归,我为你出去收集他们。”

赵在礼深表同意,随后李嗣源和李绍真一起出城在魏县收集散兵,过了很久才聚集了不到一百人,又没有武器。这时,李绍真所率领的镇州五千士兵听说李嗣源出来了,便一起前来归附了他,因此李嗣源的军队才渐渐振兴起来。

这时李绍荣尚有一万兵马驻扎在邺都城南,李嗣源派牙将张虔钊、高行周等七人相继前去通知他,想跟他联合起来消灭叛军。

李绍荣怀疑李嗣源有诈,于是把使者扣留下来,关起大门拒不响应。等到李嗣源进入邺都时,李绍荣见大势已去,于是率兵离开。

李嗣源边哭边对诸将说:“我明天就回藩镇去,上奏皇上请求治罪,听从皇上的裁决。”

李绍真和中门使安重诲说:“这种策略不大适当。您身为元帅,不幸被乱兵劫持。

李绍荣不战而退,回到朝廷后一定会以您为借口。如果您回到藩镇,那就是占据地盘来胁迫君主,就足以证实那些谗言了。不如日夜兼程回到朝廷,面见天子,这样方可不讲自明。”

李嗣源说:“你们说的很对。”

于是于十一日,从魏县出发向南直奔相州,途中遇到马坊使康福,得到了几千匹战马,这才又组成了一支像样的军队。

平卢节度使符习率军攻打邺都,听说李嗣源的军队被打败了,就率兵返回,到了淄州,监军使杨希望派兵攻打他,符习害怕,又率军向西前进。

青州指挥使王公俨向杨希望进攻,并杀死了他,从此占据其城。

此前李存勖左右宦官担任诸道监军的人们,都依仗李存勖的恩宠跟节度使们争权夺利,等到邺都发生叛变时,凡仍在任监军的宦官多被杀死。安义监军杨继源阴谋杀害节度使孔勍,结果被孔勍发现,率先杀死了他。

武宁监军认为李绍真跟随了李嗣源,便杀了原来跟从李绍真的将士,然后占据彭城抗拒李绍真。

权知留后淳于晏也率领诸将率先杀了监军。由此天下大乱。

十二日,因军粮不足,李存勖下令河南尹预借夏秋赋税,结果导致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忠武节度使、尚书令齐王张全义听说李嗣源进入邺都,又忧又怕,连日寝食难安。于十五日在洛阳去世。

租庸使因仓库储备不足,极力压缩军粮,军队中的流言蜚语就更加厉害了。

宰相感到害怕,带领百官上奏李存勖说:“现在收上来的租税已经用完,各军的家室都无法相保,如果不赶快赈救,恐怕士兵会因此离心。

现在内库还有剩余,请求挪用内库财物,等过了灾年,钱财收集上来,到时候再补充内库。”

李存勖深以为然,但刘皇后不乐意,她不客气地说:“我们夫妇以君主身份面临万国,虽然借助了武力的功劳,但也是天命所向。命运既然由天掌握,普通凡人又能把我们怎么样呢?”

宰相不敢当着皇后的面继续坚持,只得在李存勖休息的的时候又上奏此事,皇后知道宰相不会善罢甘休,一直贴在屏风后面偷听他们谈话。

不一会儿,她就气冲冲地把梳妆用具、三个银盆以及皇帝三个幼子抱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