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要求别人称他们为万岁爷,而且少说一岁都不行,但现实情况是,
能活过百岁的万岁爷没有一个。据记载,皇帝中,最长寿的是乾隆帝,89岁,活过80岁(含80)的有5位,活过70岁的有10位,
活过60岁的38位,活过50岁的62位,活到40岁到49岁的有55位,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其余都不到30岁,十岁以下的娃娃皇帝就有29位。所以加减乘除这么一算。
中国皇帝寿命能超过60岁的不到13%,活不到40岁的却高达60%。平均寿命远远低于同时期全国的平均水平不说,死亡率也要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看来皇帝陛下,在这方面,
您给全国人民拖后腿了。所以说,一个人野心勃勃,历尽千辛万苦夺得皇帝称号的同时,就意味着自己的生命开始进入倒计时。
做皇帝每天最高兴的事情或许就是一大早醒来,扇自己几耳光。发现自己居然还活着,真是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啊。
虽然这样,皇帝依然是很多人最向往的职业,没有之一。有些人为了“过把皇帝瘾”,就算朝继位夕死也心甘情愿。
还有人为了圆皇帝梦,有条件拼命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自古以来,中国一共有六十多位皇帝被杀,占皇帝总数的15%。
而且既然一人得道,全家升天,那么相应的,一人倒霉。全家也要跟着归天,一旦皇帝从神坛上被拉下来,
大多数直系皇族都要跟着受罪。如“圣武皇帝”安禄山称帝一年零四天,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刺杀于床上。血和肠从腹部流出数斗,安庆绪当场施工。在其床下挖个坑,
连夜把老头子种了下去。“顺天皇帝”史思明也是被其长子史朝义及部将所杀,临死前还三次大呼史朝义的名字,
说:“囚禁我就行了,别招杀父之名!”,史朝义也懒得搭理他,你都君不君臣不臣了,我父不父子不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何况既然都已经到这一步了,那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既然我不想亡,
那对不起,就只能让你死了,于是眼不眨,脸不白,心不跳干净利索的把他老子绑起来勒死了。
后来,史朝义在唐军的追击下,被逼自杀。而其他为了当皇帝,导致满门抄斩的,断子绝孙的,隐姓埋名的,沦落奴仆的也不在少数。
很不幸,今天我们的主人公唐昭宗就很可怜的沦为了这群苦命人中的一员,开始之前,先让我们向北方三拜,以极其沉痛的心情来哀悼一下我们的苦逼青年唐昭宗。
僖宗皇帝一共兄弟八人,他是皇五子,病危的时候,儿子尚小,有条件争夺王位的是皇六子和皇七子。
皇六子吉王李保年长,为人贤惠,是支潜力股,在群臣中很有市场,因此在议定皇位继承人时,朝中大臣多主张拥立李保。
皇七子寿王李杰与僖宗同母所生,僖宗一再出逃,寿王就一再跟着出逃,兄弟两人不离不弃,生死相随,僖宗特别倚重他。
当然,这些其实都没有太大意义。关键时刻枢密使宦官杨复恭站了出来,力主拥立寿王李杰。宦官出马,一个顶两。
于是由杨复恭倡议,奏请僖宗,此时僖宗已经奄奄一息,不能说话了,看到宦官都支持李杰,也就微微点头算是同意了。于是文德元年(888年)三月,下诏立寿王李杰为皇太弟,
监军国事。当天,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率禁兵迎入寿王,安置于少阳院内,宰相孔纬,杜让能带人去验货,群臣见他“
体貌明粹,饶有英气,亦皆私庆得人”。第二天,快乐青年唐僖宗两眼一闭,双腿一蹬,驾着仙鹤去了西方极乐世界,
于是皇太弟李杰嗣位,改名为敏,即位柩前时,又改名为晔,也就是这章我们将要介绍的唐昭宗。
唐僖宗走了,这辈子他该玩的都玩了,该吃的都吃了,
该做的也都做了,就连不该做的也统统都做了,等把家业败的差不多的时候,他拍拍屁股走人了,
临走的时候估计心里还在想:老子这辈子值了。他是没有遗憾了,但他把所有的遗憾都留给了后来人。等昭宗接收工作时,
帝国这台机器已经满目疮痍,乱七八糟,成了一堆破铜烂铁了,而昭宗的责任就是重新拾掇这堆破烂,让这台破机器能够重新运转。
昭宗真的可以做到吗?不管能不能,他尽力了。昭宗听政后,
认真读书,注重儒术,尊礼大臣,颇有重整河山、号令天下、恢复祖宗基业的雄心壮志。此刻的昭宗意气风发,神气雄俊,给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人们赞誉他“有会昌之遗风”。
会昌是唐武宗李炎的年号,武宗在位期间,任用李德裕为相,平定藩镇,拆毁佛寺,没收寺院土地,恢复生产,
扩大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被称为中兴之君。能得到会昌之遗风这样的评价,可见当时很多人对昭宗还是寄以厚望的。
然而,现实状况是,朝廷里,宦官专政,纲纪败坏,地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