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生活的更好,部下能得到更多的富贵,
战争能取得更多的胜利。他就是好人。至于什么忠信守义,也都是扯淡,信义本身就是值得思考的定义。
以一个众人都比较头疼的生活中常见的事作为例子。借钱。你之所以将钱借给你的朋友因为你相信他还是仅仅是却不过面子,但你有想过面临着多少风险呢?
笔者有深切体会,到现在还有被朋友借去的三万块基本上是没了着落了。只因为笔者相信他们的所谓保证和做人。但忽略了他们偿还的能力。所以笔者总结出四种情况,一是有偿还能力。且有良好信用。
有部分违约风险,在有保障的情况下可以借。二、有偿还能力。没良好信用,不可以借。三没偿还能力,有良好信用,不可以借。
四,无偿还能力,无良好信用,更不可以借。所以借钱就是一个扯淡的事。违约风险远远的大于偿还的几率。
等到个十年八年好容易收回来当你的借款,早他妈通货膨胀的不值钱了。
政治、军事,在无暴利可图或者长久利益可图的情况下。贸然出兵,不是缺心眼就是这方面的小白,纯粹的就是赔本的买卖。
名声在换不得实惠的情况下,还不如安安静静的活着。李克用不缺心眼,也不是小白。所以他出兵唯一的目的就是利益。其他都是附带的。
李克用与各路军队会合后,一败尚让于太康,二败黄思业于西华。两战打的黄巢没魂了,此时正是五月,五月多雨。江淮一带会进入梅雨季节。
黄巢就赶上了一场大雨,他看的应该是一川烟草,满眼风絮,入夜倾城雨!
铺天盖地的大雨加上一顿棒喝让他脑子清醒了不少。带着部下往东北方向转。
东北方向是老朱的地盘,赶紧带着人马回去。黄巢的转移并不顺利,遭到了朱全忠投降朝廷后仅有的两元大将朱珍、庞师古的全力狙击。朱温在上任后。组建了一只五百人的骑兵,就是由庞师古率领。看来他也是被李克用的骑兵震撼了。
朱温一边布置一边算算帐。还是请李克用来帮忙吧。李克用带着他的铁骑,
正巧赶上了义军在渡河。对李克用而言。兴奋的快蹦起来,多么难得的战机!对义军而言,看着乌云一般从远方涌来的铁骑。魂都要碎了。
李克用的士卒都是黑色装扮,义军都称呼“鸦儿军”,快速行动起来确实拉风!电影《成吉思汗》里,有一个镜头应该和鸦儿军类似吧,一群身穿黑色铠甲、披风的敢死队冒死冲锋。
在古代,骑兵去攻击有重装备的步兵可能占不到多少巧,但只是攻击一群散乱的,铠甲武器都是劣质的步兵,无异于割韭。
各路节度使虽然带着正规训练的军队,但在面对人数远超于自己的义军时,还是无法胜利。再举个笔者知道的例子,解放战争时,**面对着国民党的所谓正规军和并不完全的机械化部队,可以整军的穿插消灭。
在后来的朝鲜战争中,此时志愿军的火力应该也强大了很多,却无法整个消灭一个营。笔者没记错话的是一个营。
也许有地形和指挥方面的因素,据说最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不是彭老总,是粟老总。
但这就是差距,现代化的整编部队不是没有用。虽然在付出了无数生命的代价取得了议和且二分朝鲜的战果。
此战,义军死伤一万多人,尚让投降了时溥,这位老兄就是之前率领三千徐州兵在许州闹事后又带兵回去的牙将。
李谠、霍存、葛从周、张归霸以及他的堂弟张归厚带领所部向朱全忠投降,了解五代史的人都知道这几个人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影响,后期都是朱温的得力助手。
可以说这一战,最倒霉的就是黄巢了,受益最大的莫过于朱温。黄巢仅有的财产都馈赠给了他曾经的部下朱温,应该也不算是很委屈,李克用却最没占到巧。
李克用没理会这些小小的战果,他要的是黄巢的项上人头。孙子说,举军争利则不及,李克用为了赶上黄巢,
不断的甩开大部队,追到后来只有数百亲兵在身边,其他人,赶不上了!黄巢逃的很狼狈,銮驾也不坐了,骂了巴子的,太慢了,骑马跑吧。
小儿子,銮驾,印章。。。。凡是一切不能自己跟着跑的,都被甩下了!到最后,点点人数就一千来人了。不是李克用人马疲乏,干粮吃光回去了。能剩自己的500卫队----控鹤都就不错了!
李克用带着部下回去,以待养足了精力再去绞杀黄巢。把军队驻扎于汴州城外。朱全忠理当尽地主之谊。在上源驿摆酒为李克用洗尘。
李克用几杯酒一下肚,口不择言。朱全忠本是黄巢降将。李克用又专克黄巢,其他节度使都治不了。
吹嘘的话题应该也离不开发这些。在场的军官的脸上也是白一层红一阵。这顿酒的侮辱让朱全忠和他的属下刻骨铭心。更让李克用永生难忘!
喝完酒,醉汹汹的李克用在部下的扶持下回去休息了,朱全忠是实在吞不下这口气,部下也都是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