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没少干杀人放火,抢砸打拿的勾当。但福州的大户毕竟也有被抢光的时候,此时高骈的部下张磷正带兵朝福州来,
黄巢屡次败在张磷的手下,此时未必打得过,福州又是才打下来的,兵员粮草都得不到有效补充,守不得。
去广州吧,广州当时也是国际都市,经济发达,商贸繁荣,且久不经战事。打下来就是一本万利的事。没有比去广州更好的选择了。
黄巢在进军广州的同时,写信给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向朝廷请和。封自己做个天平节度使。
张磷不久后就会追过来,广州是要打的。但留条后路也是必要的,还能麻痹敌人。示弱于敌。
宋江就是黄巢的翻版啊。有才或者自认有才之士真是得罪不起,开始会好心好意来帮你做事讨个活路,如果不领情,那就别怪他们了,被逼的。
朝廷拒绝了,黄巢竟然例外的又写了一封,请为广州节度使,黄巢的头也低的够多了,都是出来混事的。何必连条活路都不给。
朝廷几经商议,同意封官,什么官呢,率府率,守卫东宫的禁军小头目。
也就带一个班的人数,这和玉帝封孙猴儿为弼马温没什么区别。孙大圣管的马要比黄大王管的人要多。
其实对比后来很多人获取节度使的手段,黄巢有三点理由不足被封。
一是,明目张胆的起义,最出风头的人。攻了城,杀了官,而朝廷也还有一定的控制权利,灭的掉。一是太猖狂。像王建、钱镠多少都是打着为朝廷办事的旗号。
好比贪官和土匪的区别。贪官不会比土匪好,贪官就是些偷工减料的承包商,虽然不合格。还能用。土匪看不惯了,非要过来把堤给拆了重建。
但多半只负责拆不负责建。三是没和朝廷的重臣多联络感情。不过就算给了钱也未必有用。
反对封官的大臣很多还可能是所谓的清官忠臣。未必真为了钱而反对。其实笔者有个疑问。按理黄巢的家里很有钱,考试的时候就没去塞点钱打通些门路。
是不屑为之还是没有门路去塞钱。很多时候确实是仅有钱是不够的。像以前的国企之类的部门。比如说笔者就有一些亲戚子承父业的在里面上班。非亲非故的,谁耗那个心,也不差你那点钱。不过,据说现在再进去这些部门很困难了。得有真本事。
对朝廷封官后黄巢的心情可想而知,真如同弼马温了解到自己是几品的官职。
哎!真是给脸不要脸,老子做什么官,全凭自己高兴,低下头请个封赏,给你个台阶下,竟敢侮辱我,如此,可别怪我黄某人了!没过多久,义军打下广州,大肆屠杀,据说是两个月杀了12万之多。
在那个冷兵器的年代,杀人的速度倒是不逊于现代化装备的日本人啊!而且被杀之人中有很多是经商、传教的老外。杀只是手段,抢才是目的。
这一次真算是大抢特抢。及致打下神都后,义军看城里的老百姓太穷了,主动把自己在广州抢的财宝拿出来散了。
这回僖宗是真愤怒了,脸都丢出国门了,而且黄巢一直在江浙产粮区,闽粤经济区闹腾,确实打到唐政府的痛处了。所以政府派了大队人马,加紧剿灭。
黄巢倒是很想在广州多享受一段时间,奈何,追兵迫近,瘟疫盛行。
死了不少人马,朱温他二哥朱存就折在这了,留下一对孤儿一个寡母。带军沿湘江而下,据说是造了数十大伐,这筏子就算很大,但要说载着数十万的人马军资多少有些不合情理。
巢抢了那么多,不至于连几条大船都抢不到。这大筏子顶多载着先头部队。
朝堂散会之后,田令孜率了500神策军、领着四个王爷、几个嫔妃架着僖宗皇帝往西不分昼夜的狂奔。
各路大臣大多没弄清皇帝的去向,一部分人明白去向。奈何赶不上。城里的士兵和一些地痞无赖趁机混入府库抢劫金银。
也许不是抢。这些金银本就是他们的同阶层兄弟缴纳上来的。
傍晚时,义军的前锋柴存先行进入长安城。随后唐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带着百官去迎接坐在黄金轿里的黄巢。尚让发出晓谕说:黄王起兵,本就是为了百姓。
不像李唐不爱惜你们,你们尽管安居乐业。话说的简单,这关头谁能放得下心----安居乐业啊!
而士卒见道旁百姓过于贫穷,把自己抢来的财宝到处施舍。但是没过几天就开始抢劫、杀人。
尤其是杀官吏。黄巢禁止不住!可见这些就是一群没有纪律的乌合之众。
所以再看先前施舍财宝的镜头,绝对不是什么义举。长安城的百姓此时并未遭洗劫,未必就见得多穷。也许在这些士卒看来,终于熬到头了,被追赶的日子结束了。
也可以肯定的说后期补充的军队中很多都是抱着趁火打劫的目的来的。所以洒金银的行为更多的只是一种宣泄。
僖宗在路上被前宰相现在的凤翔节度使郑畋拦下来,请他暂时去凤翔。这位僖宗皇帝真是被吓破胆了,战战兢兢的说我不